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长度闭眼和睡眠后角膜中央厚度(CCT)、角膜地形图、角膜散光的变化,研究闭眼以及睡眠造成的生理性缺氧对青年人眼角膜形态和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年龄22岁-33岁(26.19±3.95岁)的自愿者,排除屈光介质疾病及眼部其他疾病、无角膜接触镜佩戴史等,共16人32眼,其中男10眼,女22眼。主要参数采用了TOMEYEM-3000角膜内皮显微镜测量角膜厚度、Zeiss角膜地形图仪获取角膜模拟K值、角膜散光值、角膜表面不规则指数(CIM)和形状因子(SF),测量时间点分别为:日间闭眼前、闭眼后10分钟、闭眼后20分钟、依次类推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夜间临睡前、超过6小时的睡眠结束后,开眼立即检测、开眼后10分钟、依次类推20分钟、60分钟、120分钟。
结果:1、闭眼过程中,青年人角膜中央厚度、角膜地形图、角膜散光(包括CIM、SF等)发生如下改变:角膜中央厚度(CCT)随闭眼时间增加逐渐增大,闭眼前为522.17±23.63μm,闭眼60分钟后达到535.04±25.79μm,闭眼120分钟达到峰值539.44±26.46μm,此时和闭眼前相比增加了17.27μm(增加3.3%),小于角膜接触镜可接受长戴值所要求的不超过8%角膜水肿[1]18;角膜地形图、角膜散光、CIM、SF等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在超过6小时的睡眠开眼后过程中,青年人角膜中央厚度、地形图、散光(包括CIM、SF等)会发生如下改变:CCT随开眼时间增加逐渐减小,开眼立即为543.13±26.63μm,和睡前相比增加20.44μm(增加3.9%),小于角膜接触镜可接受长戴值所要求的不超过8%角膜水肿[1]18,开眼60分钟为529.32±26.03μm,开眼120分钟达到谷值524.09±23.74μm。角膜地形图、角膜散光、CIM、SF等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1、闭眼和睡眠造成的角膜生理性变化主要是角膜中央厚度的变化;2、该生理性变化是由于闭眼造成的,闭眼120分钟CCT达到峰值539.44±26.46μm;3、该生理性变化是可逆的,其逆行恢复时间与闭眼的时间有关,开眼120分钟达到谷值524.09±23.74μm;4、因为闭眼造成的角膜缺氧、中央厚度的变化没有构成对角膜实质性损伤,所以角膜形态基本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