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鹗文学思想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a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厉鹗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其论著非常丰富。目前学术界对于厉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立足于厉鹗诗作的具体分析,研究厉鹗诗歌的特点;二、全面把握厉鹗词学思想的基础之上,考察厉鹗词作的审美风格,三、理清浙派的发展脉络,探求厉鹗与浙派的关系。对于厉鹗文学思想的研究,则有较大的空间。厉鹗对文学问题的思考主要体现在他的词论和诗论中,虽然厉鹗没有完整的文学批评论著,但散见于他的序跋文章以及论词诗中的诗学思想却是比较丰富的。本文立足于厉鹗诗论和词论的文本细读,尝试全面地对厉鹗的文学思想作出论述,并考察了厉鹗文学思想的渊源和影响。首先是厉鹗的文学史论,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厉鹗对于文学作品源流的探讨,集中表现为考察词的起源和诗歌的传播;二是厉鹗对于特定文学时代文学作品的态度,大体上表现为宗宋,诗史观上宗宋调而不废唐音,词史观上是要兼取南北宋词;第二,厉鹗的文学主体论。厉鹗对文学创作主体的讨论主要体现在重视作者的修养和个性。作者的修养方面,厉鹗着重于情感的培养,同时也注重个人的学识修养,认为作者学识丰富与否会极大地影响到作品的优劣。而在论及作者的个性方面,则追求主体创新性和独特性的统一。最后是他的风格论。厉鹗对于风格的观点和看法,主要表现为他对“清”和“雅”两个风格范畴的阐释上。尚“清”体现为诗歌“清寒”论和对词之“清空”说的深化,而崇“雅”的目的是去俗,求“雅”的两条路径是讲求内容之正和声律之和谐,这两个风格范畴比较全面地体现了厉鹗的文学观念。由此可知,厉鹗有着独到而深刻的文学见解,其文学思想是通达、理性的。探索厉鹗文学的思想,有利于我们加深对清代文学批评发展的状况的了解,以至于对整个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发展历程的清晰把握。
其他文献
田锡,生于五代,主要活跃于太宗、真宗朝,是北宋初年政坛和文坛的重要人物。在政治上,其清鲠直谏,为世人所敬仰;在文学上,其著述颇丰,洗涤文坛浮靡之气。他的诗歌创作内涵丰厚,风格多样
升降散原为治疗温疫而设,近年来其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尤其是治疗一些慢性病取得良好效果。此方应用始终离不开气机失调、邪热内郁这一关键病机。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用升降散
便秘常并发于各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其发病原因归纳起来有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外邪犯胃等。《圣济总录·卷第九十七·大便秘涩》指出:"大便秘涩,盖非一证,皆荣卫不
刘醒龙是中国当代文坛新现实主义、新乡土小说的代表性作家。他始终关注着乡村的变化,着眼于底层人民的现实生活;他从中国乡土社会的历史积淀与现实出发,运用城乡二元视角,在二者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后面三个部分分为三章九节。绪论共两节,第一节阐述研究对象和选题意义,本文的研究对象包括《傅子》、《抱朴子内外篇》、《神仙传》、《搜神
目的 为了进一步探讨气功所致分裂样障碍和反应性分裂样障碍的临床特点,有利于这两种精神障碍今后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方法 对20年住院治疗的26例气功所致分裂样障碍(气功
佛教自东汉开始传入我国,逐渐与中国文化相结合,最终成为中国文化的主体之一,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佛经的大量传译,让中国文学在情节的运用、故事的类型、文体的
<正>尊敬的胡晓义会长、董克用教授、钟蓉萨副会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早上好!非常高兴受邀参加本次养老金融50人论坛主办的深圳国际峰会。首先,我想借此机会向各位专
会议
李麃,“苏门六君子”之一。少贫且孤,力学奋进,颇有才名,青年时期拜入“苏门”,苏轼极赞其文,名噪一时,却屡试不第,中年遂绝进取之意,归耕颍川。李麃著有诗文集《济南集》、
蒋韵是山西当代知名女作家,是国家一级作家。自1979年创作至今已发表了三百多万字,共出版了9部长篇小说、10部中短篇小说集和2部散文集,其作品先后获北京文学、上海文学、山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