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后失眠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额三针”治疗组和普通针刺对照组对中风后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情况及其临床疗效,为针灸治疗失眠提供参考和新的思路及方法。方法:本试验选取了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70例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四科门诊及病房的中风后失眠的患者,将他们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均予以中风病的基础治疗以及进行常规中风后恢复期的康复训练。治疗组采用“额三针”为主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进行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每周治疗6次,每天一次,周日休息,每次留针30分钟,2周为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在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对所有组别的病例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对患者的日间功能、入睡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质量进行统计,并对治疗过程中遇到的不良事件进行记录。观察结果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选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来进行表述,检验方式采用配对样本均数t检验及两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计数资料则采用卡方检验的方式进行描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用P<0.05来表示。结果:(1)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经过统计学分析后得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上具有可比性。(2)两组之间总疗效的比较: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94.29%;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为74.29%;表明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对于PSQI评分量表的评价:两组分别进行组内比较,结果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量表评分治疗前后差异较为明显(P<0.01),表明两种治疗方案对改善中风后失眠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经治疗后在入睡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及PSQI总分疗效评比上得出P<0.05,表明“额三针”治疗组的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的日间功能及睡眠效率差别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额三针”治疗中风后失眠优于常规针刺对照组。2.“额三针”疗法能够改善中风后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延长患者的睡眠时间、缩短患者的入睡时间且可以改善患者的睡眠障碍,且其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3.“额三针”治疗中风后失眠安全可靠,疗效较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