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Landsat5TM数据作为数据源,建立了研究区沼泽植被、草甸植被遥感反演模型,在洪河湿地土地覆被分类的基础上进行湿地植被地上生物量遥感反演,制作完成洪河湿地植被地上生物量空间分布图,分析了2006-2010年研究区沼泽、草甸植被地上生物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利用遥感数据,采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对研究区进行植被类型尺度上的分类,取得较高的分类精度。制作研究区2006、2007、2009、2010年土地覆被分类图,经过研究区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统计分析显示研究区内农田面积逐渐增加,湿地植被面积逐渐缩小。(2)经过分析表明遥感信息与草甸湿地生物量、沼泽湿地生物量各自的相关性高于与湿地样本总体的相关性。在回归建模分析中,以草甸湿地植被、沼泽湿地植被样点分别建立的生物量估算模型的拟合精度远远高于以湿地样点总体建立的估算模型,利用不同植被类型分别建立湿地植被(沼泽、草甸)地上生物量估算模型更具有合理性。(3)通过分析2006、2007、2009、2010年研究区草甸植被和沼泽植被地上生物量空间分布图可得,研究区沼泽、草甸植被地上总生物量2006-2010年逐渐减少,说明研究区近五年来湿地植被处于退化状态。(4)由气象因子与研究区平均生物量分析可得,在月时间尺度上,研究区沼泽、草甸植被生物量受降雨、气温和日照时数等自然因素等综合影响,其中沼泽、草甸植被地上生物量受温度影响的时间最长,日照时数对沼泽、草甸植被地上生物量的促进作用强于其它气象因子。在研究区植被地上生物量与人为因子分析中,研究区外5km范围内2006-2010年水田面积变化对研究区内沼泽、草甸植被地上生物量影响较明显,其中沼泽植被地上生物量随水田面积增加而减少,距水田4km范围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强烈,草甸植被生物量随水田面积增加而增加,受水田影响最大的范围是5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