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癔球症(Globus pharyngeu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食管病,被列为罗马诊断标准中的A4。该病在临床上的发病率高,但其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其发病可能是由于多因素共同作用所致,食管运动功能紊乱、食管高敏状态、精神心理因素及脑-肠轴功能失调等是癔球症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迄今尚无癔球症的公认治疗方案,现有大部分治疗方案的疗效较差。近期研究表明抗抑郁疗法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癔球症症状,且能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遂成为癔球症治疗学的研究热点,但目前抗抑郁药物治疗癔球症的药理学机制及其对患者食管运动功能及脑-肠肽方面的影响的研究还罕见报道。研究目的第一部分:探讨高压型癔球症患者的发生率、临床心理特征及血浆脑-肠肽水平,进一步阐明癔球症的发病机制;第二部分:应用抗抑郁药物治疗癔球症,明确抗抑郁药物对缓解癔球症患者症状、情绪、睡眠状态等的综合疗效,初步阐明抗抑郁疗法对癔球症患者的食管运动功能及脑-肠肽水平的影响,为抗抑郁疗法治疗癔球症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第一部分:分析癔球症患者食管运动功能及脑-肠肽水平特点,收集2014年8月至2016年1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消化内科及耳鼻喉科门诊就诊的癔球症患者。入选癔球症患者均需行高分辨率食管动力检测(High Resolution Manometry,HRM)和癔球症症状评分(Glasgow Edinburgh Throat Scale,GET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及汉密顿焦虑/抑郁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14/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等相关量表评估,并留取空腹静脉血进行神经肽Y(Neuropeptide tyrosine,NP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P物质(Substance P,SP)等相关脑-肠肽含量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的相应脑-肠肽水平对比。第二部分: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常规治疗组(RT组),小剂量阿米替林组(AMT组),帕罗西汀组(PAR组)。RT组患者进行临床常规抑酸治疗:兰索拉唑30mg qd,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需要,必要时可加用促动力药物;AMT组:阿米替林片12.5mg qn;PAR组:帕罗西汀片20 mg qn。所有药物至少服满4周。在治疗4周后对癔球症患者再次进行食管测压和GETS评分,并对PSQI、HAMA-14、HAMD-17等相关量表再次进行评估,并留取空腹静脉血进行治疗后NPY、CGRP、SP等相关脑-肠肽水平复查。研究结果第一部分:1、研究期间共有120例癔球症患者入组并完成食管测压,按UES静息压的差异把癔球症病人分为高压组(UES静息压>104mm Hg)和非高压组(UES静息压≤104mm Hg)。结果显示,24.2%(29/120)的癔球症患者存在UES高压,而33.3%(40/120)的癔球症患者存在UES残余压过高(UES残余压>12mm Hg)。高压组和非高压组在性别、年龄、UES残余压、LES静息压、PSQI评分、HAMD-17评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压组患者在病程持续时间、癔球症症状评分(GETS评分)、UES静息压、HAMA-14评分均高于非高压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2、癔球症患者的血浆CGRP水平较健康对照组(145.23±53.62 pg/ml)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压组与非高压组两者血浆中CGR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238.14±62.85 vs 230.85±57.52 pg/ml,P>0.05);从总体看,癔球症患者的血浆NPY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另外,高压组癔球症患者的血浆NPY含量(608.26±16.50pg/ml)较非高压组患者(640.73±17.65pg/ml)和健康对照组(871.35±20.22 pg/ml)均偏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总体看,癔球症患者血浆S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另外,高压组癔球症患者血浆SP水平(940.9±42.65 pg/ml)明显高于非高压组癔球症患者(857.2±37.92 pg/ml)和健康对照组(647.2±35.41pg/m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部分:1、120例癔球症患者中共有115例完成了药物治疗试验,其中,RT组中共有3人因治疗期间症状未见明显改善而拒绝继续服药;PAR组中有2例患者因嗜睡、头晕症状明显而退出试验,余患者均积极配合治疗。最后,RT组共有38例病人完成试验,AMT组40病人完成试验,PAR组共有37人完成试验。治疗4周后,PAR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AMT组(86.5%vs 62.5%,P=0.030),AMT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RT组(62.5%vs 23.7%,P=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PAR组患者在治疗4周后,GETS评分、HAMA-14、HAMD-17、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AMT组治疗4周后,GETS评分、HAMA-14、PSQ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HAMD-17评分未见明显改变;RT组患者治疗前后,仅GETS评分稍有降低,而HAMA-14、HAMD-17、PSQI评分等相关指标未见明显变化。3、在治疗4周后,PAR组及AMT组患者UES静息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RT组患者UES静息压未见明显改变。三组患者中,治疗前后UES残余压未见明显变化。而三组患者治疗后的脑-肠肽变化情况,治疗4周后,PAR组患者血浆中的CGRP及SP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AMT组中,患者血浆中仅有SP含量下降,CGRP含量未见明显改变,且治疗后PAR组患者血浆中SP含量明显低于AMT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血浆NPY含量在PAR组及AMT组患者中均有升高,但与AMT组相比,PAR组患者中NPY水平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治疗前后三种脑-肠肽含量在RT组患者中并无明显变化。研究结论1、高压型癔球症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与非高压型相比,该类患者的癔球症症状明显,情绪及睡眠障碍更严重,且存在明显的脑-肠肽水平紊乱。2、抗抑郁疗法在显著改善癔球症患者的症状、情绪、睡眠及脑-肠肽水平的同时,也能明显降低患者UES静息压,且帕罗西汀的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小剂量阿米替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