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离子与蛋白质结合反应的研究是化学和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血清白蛋白(SA)是哺乳动物血浆中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它能够储存和转运众多的内源性和外源性物质。稀土金属离子是一种研究生物大分子体系的有效探针,同时其自身的生物效应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鉴于稀土离子和血清白蛋白在化学、生物学及生产生活等方面的重要性和目前对二者结合反应的研究报道较少、较为零散的现状,本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法详细地研究了稀土离子与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文对血清白蛋白对稀土铽离子(Tb3+)的荧光敏化增强效应进行了分析,首次用敏化荧光法确定了Tb3+与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位点类型和结合位点数;并以Tb3+为探针,测定了其他稀土离子对Tb2SA体系敏化荧光的猝灭,发现稀土离子与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呈现“四分组效应”,钇离子的位置向轻稀土方向移动。 用同步荧光法并辅以普通荧光法对不同浓度稀土离子及pH诱导的血清白蛋白构象变化进行了详细研究,发现稀土离子使色氨酸(Trp)残基的荧光峰位置蓝移,荧光强度降低;酪氨酸(Tyr)残基荧光峰位置不变,稀土离子浓度较低时,荧光峰强度降低,而当浓度较高时,Tyr残基荧光峰强度反而增强。据此推断了稀土离子与血清白蛋白结合反应中Trp残基微环境和Tyr残基微环境及构象的变化并与pH引起的变化进行了比较。 最后研究了锕系元素钍与BSA的相互作用及其他一些相关体系;用紫外光谱法进行了稀土离子与血清白蛋白结合反应的辅助研究,补充和印证了荧光法得出的结论。 以上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金属离子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规律,对研究稀土离子的生物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文中的研究方法及讨论对生物无机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摘要(ABSTRACT)化学,分析化学等方面的研究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