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并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在我国每年约有60余万人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其病死率约为6%~20%。虽然经过系统治疗后,仍然有约20%-30%存活者留有病残。这些病残者不但对自身,而且对他们的家庭以及整个社会的医疗机构造成了沉重的负担。目前通过广大心血管医生以及临床学者的不懈努力,临床工作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PCI(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PCI)成为心血管内科专业医生针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和防护的重要措施,特别是在近年来的大力开展,使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死率、再住院率有了明显下降,但是PCI术后的心血管事件风险仍然困扰着心血管内科临床医生,某些患者在术后急性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各种血管并发症甚至急性心肌梗死及心脏性猝死,危及生命,对PCI诊疗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构成了重大威胁。这一局限性日前越来越受到广大心血管医生以及在一线进行救治工作的广大医生的日益重视,在这里很多学者提到:虽然许多患者对于目前的心血管介入术的治疗效果感到基本满意,但是在术前对于众多血管并发症的知情同意感到恐惧以及厌烦,这也可能导致介入术操作中间的不必要的意外情况发生,例如窦性心动过速、血压降低等等。这也是近期以来困扰心血管医生以及学者们的重要情况之一。目的:1.回顾性分析9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血清学资料,统计学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损伤程度、预后与氧化应激因子水平间的相关性。2.检测并分析三组患者氧化应激因子水平。3.统计学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氧化应激因子MDA、ROS、NO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冠脉损伤程度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分析整理2004年7月~2007年4月间在我院心血管内科行介入治疗的9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临床资料,采用Prism GraphPad软件分析患者氧化应激因子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预后的相关性。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2.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90例患者外周血中CD3+T细胞、CD4+T细胞和CD8+T细胞MDA、NO、ROS的表达水平。3.采用Prism GraphPad软件分析不同T细胞亚群MDA、NO、ROS表达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后的相关性,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探讨MDA、NO、ROS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变化规律及在预测疾病预后、转归、预防支架内再狭窄中的潜在价值。结果:1.三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三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血脂水平、吸烟史及冠脉造影结果、心功能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格1、表格2)。2.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在氟伐他汀缓释片剂、氟伐他汀普通片剂以及未使用对照组之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其中氟伐他汀缓释片剂与氟伐他汀普通片剂应用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氟伐他汀普通片剂与未使用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氟伐他汀缓释片剂应用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见表格3)。3.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CI术后再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在氟伐他汀缓释片剂使用组、氟伐他汀普通胶囊剂使用组以及未使用对照组之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其中氟伐他汀缓释片剂与氟伐他汀普通片剂应用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氟伐他汀普通片剂与未使用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氟伐他汀缓释片剂应用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见表格4)。4.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外周血中氧化应激因子表达水平与血脂无关。结论:1.冠心病患者氧化应激水平与心肌损伤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提示氧化应激水平和炎症反应在该疾病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2.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中总MDA、NO、ROS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其在正常志愿者外周血中的表达,但在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两亚群的表达分布上存在分离现象,即冠心病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中MDA、NO、ROS(?)日性表达率低于正常对照,而CD4+T细胞中MDA、NO、ROS(?)日性表达率略高于正常对照,提示氟伐他汀缓释片剂可能通过调节其在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进而调控冠心病患者的炎症反应,在疾病发生发展和预后中发挥潜在的作用。CD8+T细胞在此炎症反应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3.检测各氧化应激因子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可能有助于提高冠心病患者炎症反应的预测性,有可能成为临床判断冠心病冠脉心肌损伤的有效指标及冠脉基因治疗的新靶点。总之,早期服用氟伐他汀缓释制剂具有明显的抗炎症作用,可减轻患者心肌损伤,且该作用并不依赖于血脂的变化。因而,早期服用氟伐他汀缓释片剂对降低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