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维导图策略是由托尼·布赞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一种易于便捷地将思维的过程可视化的工具,该工具可以促进大脑有效和高效地进行思考。近年来,国外的学者进行了大量关于思维导图的教学研究,在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建构、发展学生认知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的成就。而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研究和实践者在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习方法养成的基础上,也开始关注思维导图的课堂研究。但是这种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思维导图的理论层面的分析,对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和实践研究很少,更缺乏思维导图在具体学科中的系统研究。本研究通过将思维导图运用于高一元素化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对高一学生的化学成绩和学习动机的影响,以便为思维导图教学设计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提供有效的参考。本文作者通过文献分析,首先对学习动机、学业成绩、思维导图等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简要、系统论述了国内外在思维导图研究方面的进展。本研究在文献理论分析基础上,确定了探究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对高一学生的化学成绩和学习动机的影响的一系列测试工具,包括试卷、问卷调查和访谈多种方法。测试的试卷是宜宾市的重点中学采用的考试试卷,信度和效度良好。问卷法和访谈法主要是调查学生对思维导图的认可度、运用情况、制作困难、使用效果及小组合作情况等,是为了进一步探究思维导图教学对学业成绩和学习动机的影响。研究对象选择的是四川省宜宾市某高级中学两个成绩相近的高一平行班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为了表现出思维导图教学的特点和功能,选择了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氨硝酸硫酸”一节的内容作为研究载体。在该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金属及其化合物”、“硫”、“氮”等知识,在此处运用思维导图的教学可以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前概念,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方便进行知识的迁移和发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间的概念,从而达到思维导图的教学效果。在研究对象和教学内容确定之后,研究者依据优化后的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对于3个课时的元素化学教学内容进行了基于思维导图的系统教学设计。通过研究课例的教学实施和评价过程获取相关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对测试试卷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考察了化学思维导图对学生化学学业成绩的影响,并且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结果分析了化学思维导图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影响。研究的结论如下:(1)思维导图的教学可以显著提高化学学业成绩。通过测试试卷的分数对比发现,实验班的学生经过思维导图的教学之后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的学生,并且在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类型的题目上来看,实验班的学生得分也更高,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思维导图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理清知识结构,更有效地进行思维的迁移和发散。(2)思维导图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从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可知,思维导图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学业成绩的提高。大多数学生对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持有积极的学习态度。研究的创新点在于,笔者根据文献梳理,提出了基于元素化学教学的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并应用教学实践,证明了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高一学生的元素化学学业成绩和学习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