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路地震次生灾害不仅对灾后重建工作带来的非常不利的影响,而且给人民的财产和生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此本文试图以陕西省公路地震次生灾害为研究对象,对地震次生灾害的分布规律进行总结,对次生灾害的危险性分布,尝试提出具体的防治对策,旨在能为陕西省路网规划、公路地震次生灾害防治及养护提供指导。首先本文将通过对陕西省公路地震次生灾害等进行调查分析,对斜坡地质、泥石流、路基震害等三个方面研究,总结出陕西省公路地震次生灾害的分布规律、灾害发育特征及灾害主要影响因素。其次以地震峰值加速度、降雨量、地形坡度、岩土类型和地表切割密度等自然因素为公路地震次生灾害危险性主要影响要素,完成了基于GIS的陕西省公路地震次生灾害危险性评价因素数据的分析和成图,进行了公路地震次生灾害危险性空间分析及危险性分级。在陕西省公路地震次生灾害危险性分区的基础上,分别从路线的合理选择、路基支挡结构的恰当设计和地基处理以及交通组织调度等3种途径,提出了公路地震次生灾害的防治对策。选线的合理选择是提高路基工程抗震性能的基础,地震区公路选线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深化路线地质勘察工作,避绕不良地质地段,均衡线路纵坡以减少高填深挖路基,避绕悬崖峭壁,尽可能使线路在烈度较低和抗震有利的地段通过。路基支挡结构形式恰当设计和地基处理是提高公路路基抗震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国内外的大量道路支挡工程震害进行研究分析,结合陕西公路路基地震灾害的现场调查,研究发现:桩锚结构或桩板墙、预应力锚索、加筋土挡土墙、土钉墙、锚杆挡土墙等轻型柔性路基支挡结构在抗震的安全性能方面明显优于普通重力式挡土墙。此外,路堤填料、压实度、路堤的设计形式、地基情况等因素对路堤的抗震稳定性具有密切的联系。应急抢通方案是应对地震次生灾害的行动方案、行动指南、行动导向,建立交通组织调度调度管理体制,对地震次生灾害的突发性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论文研究成果对区域路网规划、公路地震次生灾害防治、公路养护,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