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在综合干预前后自闭症患儿各方面能力的变化,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等背景条件对综合干预的影响,探讨综合干预效果及影响自闭症患儿康复效果的因素,为进一步提高康复效果以及改进康复方案提供依据与指导。方法选取2014-2016学年在辽宁省锦州地区两所特殊教育学校进行康复训练的89例自闭症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自闭症儿童接受训练时的年龄在2-7岁之间,其中男孩68名、女孩21名。综合干预的措施主要有:运动综合训练、语音训练、认知训练、游戏训练、生活自理训练、艺术训练和电脑游戏等课程。每周周一到周六上课,其中大课上午为4课时,下午为3课时,定期开展一对一个训课,每次课半小时。每次课后训练教师会对课程情况及每个孩子的表现作出评估记录,患儿接受训练前进行第一次评估,训练1个学期后进行第二次评估,训练1个学年后进行第三次评估。评估工具采用中残联统一发行使用的《孤独症儿童发展评估表》。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对比三次评估得分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比较患儿背景因素对综合干预康复效果是否有显著影响。结果1、89名患儿在感知觉、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语言与沟通、认知、社会交往、生活自理、情绪与行为等8项评估中,干预训练前后及两次训练之间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项得分训练后半年均高于训练前,训练后1年均高于训练后半年。2、对感知觉的干预在患儿性别(t=4.267,P=0.000)、独生与否(t=4.180,P=0.000)、睡眠情况(t=2.065,P=0.042)、饮食情况(t=2.795,P=0.008)、家庭经济状况(t=2.626,P=0.011)、父母婚姻状况(t=3.649,P=0.001)因素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男孩、非独生子女、睡眠较差、饮食较好、家庭经济状况较差和父母未离异的患儿评估分数差值较大。3、对粗大动作的干预在患儿居住地(t=4.410,P=0.000)、独生与否(t=6.023,P=0.000)、家长信心(t=2.655,P=0.010)、年龄(F=6.584,P=0.002)因素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农村、非独生子女、家长无信心、6-7岁的患儿评估分数差值较大。4、对精细动作的干预在患儿性别(t=2.225,P=0.031)、居住地(t=3.485,P=0.001)、父母学历(t=5.905,P=0.000)、家长重视程度(t=7.429,P=0.000)、家长信心(t=2.375,P=0.021)、病情(F=15.222,P=0.000)、年龄(F=4.484,P=0.014)因素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男孩、城镇、父母低学历、家长重视、家长有信心、轻度病情、4-6岁的患儿评估分数差值较大。5、对语言与沟通的干预在患儿性别(t=3.137,P=0.004)、独生与否(t=4.357,P=0.000)、睡眠情况(t=4.054,P=0.000)、饮食情况(t=5.405,P=0.000)、家庭经济状况(t=2.443,P=0.020)、父母学历(t=4.361,P=0.000)、父母婚姻状况(t=5.750,P=0.000)、家长信心(t=2.199,P=0.031)、病情(F=50.802,P=0.000)、年龄(F=11.537,P=0.000)因素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女孩、独生子女、睡眠较好、饮食较差、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父母低学历、父母离异、家长无信心、轻度病情、2-4岁的患儿评估分数差值较大。6、对认知能力的干预在患儿性别(t=3.117,P=0.004)、饮食情况(t=2.504,P=0.019)、父母婚姻状况(t=7.437,P=0.000)、家长重视程度(t=2.392,P=0.019)、家长信心(t=3.376,P=0.001)、病情(F=8.012,P=0.001)、年龄(F=10.319,P=0.000)因素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女孩、饮食较差、父母离异、家长不重视、家长无信心、轻度病情、2-4岁的患儿评估分数差值较大。7、对社会交往的干预在患儿性别(t=3.450,P=0.002)、居住地(t=2.951,P=0.004)、独生与否(t=4.308,P=0.000)、饮食情况(t=2.379,P=0.025)、父母学历(t=3.827,P=0.000)、父母婚姻状况(t=4.109,P=0.000)、家长信心(t=2.192,P=0.031)、病情(F=5.792,P=0.004)、年龄(F=9.511,P=0.000)因素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女孩、城镇、独生子女、饮食较差、父母低学历、父母离异、家长无信心、轻度病情、2-4岁的患儿评估分数差值较大。8、对生活自理能力的干预在患儿居住地(t=3.409,P=0.002)、睡眠情况(t=3.697,P=0.000)、饮食情况(t=2.113,P=0.038)、父母学历(t=4.113,P=0.000)、父母婚姻状况(t=5.364,P=0.000)、家长信心(t=3.130,P=0.002)、病情(F=22.210,P=0.000)、年龄(F=3.941,P=0.023)因素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城镇、睡眠较差、饮食较差、父母低学历、父母离异、家长无信心、轻度病情、2-4岁的患儿评估分数差值较大。9、对情绪与行为的干预在患儿居住地(t=4.938,P=0.000)、家庭经济状况(t=5.284,P=0.000)、家长重视程度(t=9.193,P=0.000)、家长信心(t=4.269,P=0.000)、病情(F=7.375,P=0.001)、年龄(F=3.722,P=0.028)因素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城镇、家庭经济状况较差、家长重视、家长有信心、轻度病情、4-6岁的患儿评估分数差值较大。结论1、综合干预对自闭症患儿感知觉、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语言与沟通、认知、社会交往、生活自理、情绪与行为能力均有明显的改善。2、自闭症患儿的背景因素对综合干预训练的康复效果均有影响,其中家长信心与患儿年龄影响的项目最多,均为7项;患儿病情影响的项目为6项;性别、居住地、饮食情况、父母婚姻状况影响的项目为5项;独生与否、父母学历影响的项目为4项;睡眠情况、家庭经济状况和家长重视程度影响的项目最少为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