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howfee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幻是当代文学里罕见地主动承担起“天问”之责的文类。科幻能把读者带到时间尽头,又能把读者引向微观妙处,它对未来的思考代表着我们这个时代对宇宙的理解,代表我们对千年前先贤的“天问”做出了哪些回答和哪些延伸之问。一部分科幻作家在扮演现代文明预警者的角色。刘慈欣是目前中国新浪潮科幻最重要的代表作家,他笔下的人类未来还值得更细致地挖掘。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写作已经进入到了自觉对未来进行思想试验的阶段,在多篇作品中,刘慈欣都触及到了人类、异人与后人类的话题。但这个视野宏阔、关注未来的作家,却在写作中多次写到“虫”,有些直接书写昆虫,有些是以虫做喻,他在随笔里提出过一个有趣的问题:当人类苦苦寻觅良久的外星智慧来到地球,是否会产生一种尴尬——外星人对热情伸出手的人类视而不见,去和蚂蚁拥抱交谈。为什么一个注重宏观的作家会对虫这样的细腻意象情有独钟?虫在刘慈欣的作品中与人类是否存在着某种同质特性,这又造成了刘慈欣拥有哪些与众不同的未来观。本文从“虫”之意象入手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绪论部分主要包含研究背景和相关文献两个部分。首先,介绍刘慈欣及其创作经历,做好知人论世的准备。其次,简单梳理东西文学中虫这一经典意象的内涵与意义,以及概括刘慈欣之前科幻对未来的想象图景,便于之后分析论述中的比较。最后通过文献整理找到研究的新切入点。第一章整理刘慈欣作品“虫”的各类象征意义,分析虫在刘慈欣的作品中功能。刘慈欣在凝练了中国经典文化记忆的同时又有所生成,得出了一个完备的人性各侧面的象征系统,主要承担两个功能,其一是作为人性侧面的象征,其二是作为人类的镜像,塑造人类整体形象的一个参照。这种象征系统反映出刘慈欣认为人是宇宙里的时空蠕虫,以可能世界叙事学的观点来看,写作采取的是蠕虫视角。蠕虫视角是以理性见长的刘慈欣看待世界的根本眼光,本论文后面的所有针对刘慈欣文本的论述都将以这两个词为前提。第二章探讨刘慈欣的作品里的人性观,人性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沿着人性的逻辑思考才能引领我们预见人类的未来。刘慈欣的宇宙多元诡谲,充满偶然,如此折射出的人性可以用虫性来概括。道德上,刘慈欣认为,人类的本性就是为了生存努力调试自己成为“适者”,动物性是人性的基底,人性在刘慈欣笔下呈现出了“零道德”的特点;理性是让人类从动物中脱颖而出的光环,但人类总是不自控地沉溺于情绪、沦陷于情感。但理想和奉献让人类获得了生如蚁而美如神的可能。第三章本章正式讨论刘氏科幻里的未来。试图回答在蠕虫视角的观察下,人类在刘氏科幻的世界里还有没有进入理想社会的可能。即便已经把人性书写的类同虫性,刘慈欣预想的未来竟然带着乌托邦精神。刘慈欣的从社会使命的角度出发,认为科幻不能只描写灾难,也有义务描写人类世世代代前仆后继所追求的完美世界。但这并不单纯是刘慈欣身为作家的文学理想之一,更深层的,这体现了刘慈欣作为技术原教主义者对科技和发展的整体乐观。论文从刘慈欣的科幻文本出发,以“虫”为切入点进入刘慈欣幻想的未来世界。通过对小说虫对人与宇宙的关系的象征出发,层层深入,剖析刘慈欣关于人类命运的独特思考,从中发现中国文学发展的新趋向。
其他文献
SK-01型船用柴油机轴功率遥测系统采用TT10K扭矩遥测系统、J12-D4NK磁阻传感器和NI USB-6009数据采集卡,开发了基于LabVIEW的轴功率测量软件,应用应变式测量法实现了船用柴油
模拟南海水合物沉积物的组成与物理性质,用海砂和高岭土制备沉积物骨架,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岩石力学实验室自主设计开发的天然气水合物声波原位测量系统和试验装置中,研究水
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图像拼接一直是一个热点研究方向,它可以用来生成大视场的高分辨率图像以满足人们观察需要,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如今已被广泛应用于虚拟现实、视频监控、医
舰船型号技术风险管理是促进我国舰船行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极为重要的知识领域,关系到舰船战术技术性能能否顺利实现。论文首先回顾了技术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和发展概况,结合舰
用柠檬酸作为螯和物的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Al^3+掺杂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AlxMn2-xO4。XRD,SEM研究表明,于800℃煅烧可获得单一尖晶石结构的物相;随着Al^3+掺入量的增加,L
以间氯苯酚为原料,经乙酰化、Fries重排、O-甲基化和氧化反应合成了2-甲氧基-4-氯苯甲酸,总收率54.1%,纯度98.2%。
综述了三级叔胺及酰胺硝解的近期研究进展 ,重点是已作为或有可能成为高能量密度化合物硝胺的合成。讨论了三级胺及酰胺的硝解历程 ,汇集了常用的硝化及硝解系统。详细阐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