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事诉讼当事人适格问题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puci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重点对我国民事诉讼中当事人适格问题进行研究,立足于一般性当事人适格,并对公益诉讼分析,剖析现行群体诉讼方式的局限性,找出其在司法实践中很少适用的原因,与他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在民事纠纷解决机制中当事人适格的规定比较,总结出构建和完善我国当事人适格制度的意见,最后,期望通过合理配置诉讼实施权,使当事人个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受损时都能得到司法救济。论文具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借鉴司法实务中的两个案例引出有关当事人适格问题之一:我国对民事诉讼当事人适格没有具体定义,也未具体区别当事人起诉条件和诉讼要件;以法院审理查明的结果而不是以案件中原告起诉时主张的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作为判断当事人适格与否的标准,已经成为当前民事诉讼司法实践中的一大误区,也是导致当事人起诉难的主要原因;在结合现代型诉讼需要的基础上,提出第二个相关问题:当前我国群体诉讼机制并不健全,代表人诉讼制度几乎被搁置,当事人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不够通畅,尤其是现代型诉讼,诉讼主体与民事主体发生分离的状况下,有待当事人适格的进一步扩张。文章在第二部分对一般性的当事人适格进行概述,具体阐明其内涵、辨别标准,理论基础,各国相关立法与理论状况。第三部分,对特殊性的当事人适格,尤其是我国群体诉讼当事人适格的现状进行研究,在肯定有关公益诉讼当事人适格立法创新的基础上,发现并剖析具体问题。通过分析可知,代表人诉讼关于当事人适格规定的局限性、群体纠纷中所涉及的诉权问题,都将制约着我国群体诉讼当事人适格理论的发展。为了保障我国群体诉讼当事人适格,对包括美国、德国、日本、瑞典等国家及中国台湾地区的群体性诉讼中当事人适格规定进行比较分析。第四部分,针对我国民事诉讼关于当事人适格的问题,借鉴域外经验,提出保障措施。首先,对我国民事诉讼法119条的起诉条件提出完善建议;其次,主张以直接利益为主合理配置诉讼实施权;再次,通过减轻诉讼费用和对诉讼主体的合理约束,来调动当事人或第三人参与诉讼的积极性;最后,强调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正确处理行政公益诉讼与民事公益诉讼的关系,重视两者在特殊条件下的转化,此时行政机关身份和地位的变化,以便采取更合理高效的诉讼方式。
其他文献
人口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要素,在西方经济学中已形成了系统的人口理论,并归纳了人口与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文章分析总结了西方总人口理论及人口变动内在因素理论在演变过程中的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我国运动处方研究涉及领域进行统计分析,并从运动处方的概念、研究文献数量变化、国内外研究状况比较、普通人群研究、学龄人群研究、体育教学研究和部分
午后的阳光打进教室,温暖地照射在一个手拿琴谱的女孩身上。女孩静静地坐着,我们似乎能听到她背后有轻柔舒缓的音乐,也似乎能看到她脑海中放飞的思绪。这是著名画家王力克的
<正>中国煤炭资源丰富,除上海以外其它各省区均有分布,但分布极不均衡。在中国北方大兴安岭-太行山、贺兰山之间的地区,地理范围包括煤炭资源量大于1 000×10~8t以上的内蒙古
针对目前铁路道口规范不够完善之处,结合既有平交道口通常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平交道口设计中对技术标准、排水设施、道口衔接、安全防护装置等方面应注意的有关事项,以确保
分析了网络控制系统中几类时延的特点及其对控制系统的影响,并对近年所提出的处理周期性和随机时变时延的各种控制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与评价,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初中数学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对于后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如此,初中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之间有着较强的逻辑,在初中数
针对传统的图像检索方法基本都是基于图像的固有特征而进行的,检索结果都存在较大误差,提出了一种OBFM(Ontology_Based Feedback Model)方法,首先得到基本相似图像库,然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