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前列腺癌是威胁全球中老年男性健康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局部晚期前列腺癌(c T3a-4N0-1M0)通常是指已突破前列腺包膜侵及精囊或临近组织,或/和有局部淋巴结转移,尚无远处转移的前列腺癌。其治疗效果关乎患者疾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长短,是前列腺癌治疗的重点和难点。内分泌治疗、放疗及手术治疗联合的多模式综合疗法能不同程度地控制局部晚期前列腺癌的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其标准治疗模式仍处于探索之中,亟待优化规范。目的:观察分析持续性内分泌治疗、根治术联合内分泌治疗、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联合根治术三种模式治疗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初步临床疗效,从而尽早制定合理、规范的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63例被确诊为局部晚期前列腺癌并有完整临床与随访信息的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模式将患者分为三个研究小组,其中持续内分泌治疗组(A组)25例,根治术联合内分泌治疗组(B组)23例,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联合根治术组(C组)15例。观察比较三组患者的初诊临床一般资料(年龄、体重指数、前列腺体积、血清PSA值、临床分期)、随访治疗后血清PSA值的变化情况及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发生比例和时间、不同治疗方式对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比较B组与C组患者围手术期的数据资料(腹腔镜根治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住院天数、导尿及引流管置放时间、淋巴结阳性率、切缘阳性率比例)及并发症资料(直肠损伤、淋巴漏、吻合口漏、尿失禁)的差异,并分析比较术前穿刺病理及术后手术病理的变化。结果:在临床初诊资料方面,三组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76.23±11.31岁、66.36±2.82岁和63.57±7.81岁,A组年龄显著大于B组与C组(P<0.001)。临床分期c T4患者在A组中占比例较高(88%),与其他两组比较占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平均体重指数、初诊PSA值、前列腺体积及穿刺Gleason评分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患者影像学局部淋巴结转移比例较高(52%),但与其他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疗效观察指标方面,在治疗后1个月B组患者平均PSA值较A、C两组低(P=0.023);治疗后3月三组平均PSA值无统计学差异(P=0.078);治疗6月及12月后,A组患者的平均PSA值高于B、C组(P=0.002、0.005),且治疗后12月C组平均PSA值显著低于A组和B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平均最低PSA值较A、B两组能达到更低水平并有统计学差异(P=0.009)。三组患者进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患者例数没有显著差异(P=0.597),但进展到去势抵抗性阶段的时间A组明显短于其他两组(P=0.001)。A、C两组经内分泌治疗后患者前列腺体积较初诊时均明显缩小(P<0.001、0.005)。在排尿症状及生活质量评估上,治疗后三个治疗组患者IPSS评分(P均<0.001)及QOL评分(P=0.005<0.001、0.049)均较初诊时明显改善,统计学差异明显。在手术组间围术期资料比较方面,C组手术时间较B组短(245.25±89.10 min VS 185.35±75.32 min)、出血量(433.31±205.86 ml VS 259.21±197.76 ml)及输血人数(5人VS 0人)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0.013、0.05)。但两组间在术后引流管置放时间、术后导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吻合口瘘(1人VS 2人)、输尿管损伤(1人VS 0人)、直肠损伤(3人VS 2人)、淋巴漏(3人VS 1人)尿失禁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病理方面,B组切缘阳性人数14例(56.5%)、C组4例(26.7%),相较而言B组阳性率更高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虽然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9.32±4.45个VS 7.60±2.72个)无统计学差异(P=0.184),但B组术后(11例)淋巴结阳性率高于C组(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B组中7例患者术前影像学诊断有局部淋巴结转移,术后病理结果证实11例有淋巴结转移(假阳性2例、假阴性6例),术前术后比较无显著差异。而C组术后病理结果证实淋巴结转移人数(1例)明显低于术前评估例数(6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与术前穿刺Gleason评分相同者11例(47.8%),9例较术前穿刺升级(39.1%),3例较术前穿刺降低。C组术前穿刺与根治术后Gleason评分一致者5例(33.3%),升级9例(60%),下降1例。B组术后Gleason 9分患者较穿刺Gleason 9分患者明显增多,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其余Gleason分值段手术前后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B组与C组术后病理分期较术前临床分期都有下降趋势,但与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102、0.068)。结论:1.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的局部晚期患者较之于接受持续内分泌治疗的患者更年轻且临床分期较早。2.三种综合治疗方式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能在短期内降低患者血清PSA水平,与单纯内分泌治疗相比能维持于更低水平,且延长发展至去势抵抗阶段的时间。3.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后能够缩小前列腺体积、降低肿瘤分期、而不增加术后并发症,使更多局部晚期患者获得手术机会。但手术治疗能否改善长期预后,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