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上海不仅作为快速城市化的标志城市,也是乡村建设与古镇保护的先行者,快速发展的城镇和落后古村落的并存导致这座城市出现了特有的更新模式。老街作为古镇的核心空间,在复兴的同时,面临人口复杂、设施混乱和建筑存在安全隐患等系列问题,居民多重需要的集合导致檐下空间的生长。檐下空间虽作为矛盾体,却充满了乡民自我解决问题的智慧。针对问题与困境,本文对上海葛隆村老街住户的檐下空间进行调研与研究,通过分析乡民解决空间狭隘问题和物件缺乏问题的民间智慧,梳理出符合老街自我更新的办法,用自下而上的低成本设计方法营造空间活力,在解决乡民需求的同时,也对有关乡村微更新的研究做到补充。文章共有五个章节。第一章叙述上海郊区乡村老街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说明文章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和研究范围,分析国内与国外对老街檐下空间的研究并找到研究空缺作为主要深入方向。第二章以社会学角度切入,通过分析乡村多样化的独立性,表明乡村老街存在独立的发展模式,以此产生特有的民间智慧。接下来从民间智慧入手,重点论述老街檐下空间中的思维方法,找到特有的生成逻辑,以对后续更新策略提供指导。第三章以老街的檐下空间为研究对象,从空间布局和物件自造角度分析民间自建智慧的特点与方法。第四章节则是针对当下老街檐下空间面临的问题,提出更新策略。从微更新规划角度入手逐步缩小至村民低成本自建,梳理出民间在自我更新中可利用的方式、材料与美化样式,以微更新的办法优化街道活力。第五章是对葛隆村的老街檐下空间现状提出具体的设计方案,以低成本的自行建造为主要设计手法,提出解决居住困境的解决方案,并立足村落规划使檐下空间也起到过渡性更新作用,最终呈现一组可作为空间转换的设施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