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独立审计的重要性日益为人们所认识,注册会计师队伍在迅速扩大,会计师事务所脱钩改制使得其向独立的中介组织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在市场经济,特别是资本市场的运行中,由注册会计师实施的独立审计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并由此决定了对于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内在要求。然而,由于我国处于经济转轨时期中的新兴证券市场影响着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轨迹,公众及社会对上市公司审计质量提出了种种批评,又使注册会计师职业的发展前景蒙上了阴影。从证券市场的“老三案”到“新三案”,再到近年来大量上市公司审计失败案的出现,围绕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讨论从未间断过,独立审计的信息鉴证职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而且,随着我国会计市场对外全面开放的日益临近,上市公司审计执业存在着低层次供给相对过剩和高层次供给相对不足这一矛盾现象也将进一步激化,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由于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历程较短,上市公司的快速发展也只是近几年的事,有关上市公司审计质量及审计市场结构方面所作的研究较少。因此,如何提高上市公司审计质量,以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持续发展,成为会计理论界和职业界以及全社会共同关注和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 本论文是在中国经济发展和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特有的制度背景下,关于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基本理论及其实证研究。通过合理借鉴国外在此领域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研究方法,首先运用代理理论分析审计质量的内涵和衡量方法,并由此确定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基本研究框架;然后构建了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理论分析范式,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和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特有的制度背景,对上市公司审计质量进行了现实分析;在上述审计质量规范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对上市公司审计质量进行实证研究,以经验数据对前面规范分析的内容加以验证和深化。为验证所提出的三个实证研究假设,本文选择中国股市1996年至1999年的所有上市公司及其主审事务所为研究样本,通过对审计质量的单变量和多变量年度分析、对审计质量级差的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以及对审计师变更前的逻辑斯蒂分析和审计师变更后的多元回归分析,逐一验证了上述假设;最后,根据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规范分析和实证研究结果,在构建上市公司审计质量全面控制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论文的基本结论 根据上述关于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本论文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1、审计可视为一种代理职能,审计代理职能的有效发挥取决于其提供服务 Researches on An皿幽讪0 OfLtstedO地厂川。ies--emp。caf ehael。。加mO,,。ti stock morket的质量水平。审计的出现是在长期的委托一代理关系中,交易双方从降低代理成本,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代理效率的要求出发,长期搜寻所产生的一种制度安排。审计代理职能的有效发挥是由其对外提供服务产品的质量决定的。审计质量可表述为审计师发现被审计单位会计系统中某一特定违约行为并对己经发现的违约行为进行报告或者披露的联合概率。前者取决于审计师的执业能力、审计程序、审计取样以及审计投入等因素;后者是由审计师的独立性决定的,审计质量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盈余管理是我国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有效衡量指标。审计限制盈余管理的作用是随审计质量的变动而变动的,审计质量高低具体反映在己审财务信息中盈余管理的程度上。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反向关系,较高的山计质量将会形成较少的盈余管理,并可提高报告盈余可靠性及信息含量。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尚未形成规范化的市场体系,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也普遍存在,审计的作用是否真正发挥更多的与所限制的盈余管理空间联系在一起,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现得更为明显,因此,盈余管理对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服务质量水平的表征作用是最优的。 3、审计服务的有效需求和审计法律责任最终决定上市公司审计质量。审计提供服务产品质量面临激励和约束两个方面的共同作用,分别是市场对高质量审计服务的内在需求和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法律风险(巨额赔偿风险)。这两个因素共同决定了审计师发现并报告违约行为的联合概率值,上市公司审计质量也可表述为审计服务的有效需求和法律责任两个因素的联合乘积。 4、经济体制转轨期及转轨中的股票市场和上市公司是中国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研究中特有的制度背景。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是在经济体制转轨,并伴随着金融、会计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发展的,其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表现之一即是证券监管制度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最典型的莫过于股票发行制度,并在此制度下衍生了发行价格确定制度、配股制度、特别处理和摘牌制度的计划特征。在企业“取悦” 政府监管机构的过程中,审计不是一种自发的市场需要。而且,形成了特殊的地方政府、集团公司和上市公司三者利益与共的关系,导致了大股东控制和最高管理人兼任等公司治理结构问题,从而使上市公司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