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大学生人际和谐的心理机制与行为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peiz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结合人际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两种观点来考察相似性假设与互补性假设对人际和谐的作用机制。首先假设个体的人际特质排列在一个以亲和与控制为核心组成的环形空间。其次,假设个体间的人际特质以相似性和互补性的匹配方式影响关系互动和谐。当个体间在亲和维度上以相似、在控制维度上以互补进行匹配时,能达到互动关系的高和谐状态。本研究匹配了关系类型,分别设计了长期的亲密关系大妻关系,以及恋人关系,还设计了同性别的好友关系类型,采取自评和评他的方式,对理论假设进行检验。主要内容如下: ㈠采用质化和量化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通过对人际故事进行话语分析,形成关于人际和谐的理论建构,然后通过量化的方法,用实证的数据来验证理论建构。结果验证了人际和谐的结构基本符合中国儒家传统的和文化。儒家“和”文化以“仁”为其内在的道德价值取向,“礼”作为求和的外在行为仪式规范,“义”为主体人的道德价值观的标准,以此达到伦理关系中的和乐状态。研究结果表明,人际和谐同时蕴含了仁义礼乐。具体而言,人际和谐包含了六个因子,前三种体现不同关系的和乐状态,分别是亲子关系中的亲密之乐、同事关系中的平等之乐和朋友之间的轻松之乐;后三个因子体现了和的行为趋向和关系个体的品行,分别是仁义之行、仁爱之心和礼义之中和。 ㈡在研究一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人际互动双方的人际特质。研究以人际环为理论基础,采用多元变量分析和随机化测验的方法检验了关系个体的人际特质。结果基本上验证了人际特质的两个主要维度和环形的结构。具体而言,互动个体的人际特质由两个基本的维度为核心:亲和维度和控制维度,这两个维度同时体现了人际关系互动中的两个信息:地位和爱的信息。人际特质包含六个因子,分别是人际冷漠性、人际亲和性、人际开放性、人际退缩性、社会支配性和社会服从性。人际特质六因子以水平轴亲和维度和垂直轴控制维度为核心,形成一个不规则的六边环形,并以一定的规则进行排列。编制的人际形容词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为研究人际关系特质提供一个较好的测量工具。 ㈢探讨了不同人际特质的匹配方式、人际方向和人际特质强度对和谐的预测作用。该研究的自变量除了人际特质的相似性匹配、互补性匹配,还增加了人际方向和人际特质强度,从而能更清晰地分析相似和互补对互动和谐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互补控制和互补亲和均能显著地预测关系互动和谐,即互补性假设更能显著地预测关系互动的和谐。对不同关系类型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夫妻关系和恋人关系中个体间在控制维度以互补相匹配、在亲和维度以相似相匹配,其互动关系最和谐;同性好友关系中,关系双方更关注温情的感觉,而非关系地位的高低。人际特质强度能显著的预测互动关系和谐。自我人际方向、互补控制和反互补亲和通过人际特质强度间接地预测互动关系和谐。性别在互补匹配上没有表现出性别差异,但是在人际特质的自评上,性别在人际方向和人际特质的控制维上存在显著差异。男性更偏向自评控制性高,女性更偏向自评服从性高。
其他文献
体育院校生态是一个多维性环境,体育院校学生的学习行为虽然表现为多样化,但是也同样受学校社会生态、自然生态和价值生态三大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其中社会生态是影响和制约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