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8年巴塞尔协议提出了8%的最低资本充足标准,这个协议确立了统一资本监管原则,强调银行资本用于充分吸收银行非预期损失,发挥风险支撑的作用,使银行资本管理与风险管理建立了直接而明确的联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风险量化技术飞速发展,基于信用风险和其他风险的内部模型极大提高了银行计算风险损失的精度,并通过风险损失映射资本承担,实现了资本管理从监管资本到经济资本的飞跃。经济资本(Economic Capital)是银行为了抵御非预期损失而应保有的资本量,是防范潜在风险的资本屏障。经济资本配置是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最为核心的内容。对商业银行来说,资本不仅是吸收损失的缓冲装置,而且是银行赚取利润的工具,资本从量上不能只满足于监管者订定的最低充足率,而且要求从安全与盈利两个角度同时考虑,以确定最佳比率,不仅要确定银行整体的资本需要量,而且还要考虑资本在银行内部各部门、业务之间的合理配置,并将之作为衡量银行业绩的标准。因此,如何合理、有效、低成本地使用资本,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提高资本收益,成为了工业化国家银行业和学术界探讨的热门话题。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西藏仍属于欠发达地区,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还有较大差距,西藏的特殊性决定了需要特殊政策扶持,因此人民银行给予了西藏地区较为宽松的信贷政策和优惠的利率政策等一系列特殊金融政策。西藏地区特殊的经济环境和金融政策,导致了西藏商业银行在进行经济资本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论文重点探讨如何在特殊金融政策约束条件下,实现经济资本的优化配置,并进一步实现以经济资本配置优化为核心的管理提升。本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介绍了经济资本的基本概念和商业银行引入经济资本管理的重大意义;第二章重点分析了商业银行经济资本配置与风险管理逻辑关系,并结合建设银行实际介绍经济资本配置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具体应用;第三章对西藏地区的特殊经济金融环境进行了简单介绍,进而分析了西藏特殊经济金融环境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第四章对西藏特殊经济金融环境下的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第五章在经济资本最小化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对如何优化经济资本配置进行了探讨,最后一章对如何优化西藏商业银行考核体系、优化经营流程、深化员工管理和金融创新,从而实现以经济资本配置优化为核心的管理提升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