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间福利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包括宗族福利、村社福利、行会福利和慈善福利四种形式。宗族福利是中国民间福利的基本类型,以父系血缘关系为纽带构成的宗族组织作为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一方面能为个人提供经济的保障、满足心理上的需求,另一方面具有“睦族”的功能。进入宋代以后,中国传统宗族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大众化、庶民化为特征的新型宗族兴起,族田义庄也随之的广泛兴起,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那么宋代宗族中是否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福利?宗族又以什么方式去保障族众的衣食住行和读书的需求?对于贫困人和特殊人群又是如何救济的呢?福利供给的具体形式是怎样的?这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本文从社会学视角出发,结合相关历史文献,对宋代宗族内部的福利进行了研究。本研究运用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结合的方法,首先从宋代宗族制度出发,分析了宗族制度出现的各种原因、包含的内容、具有的功能;其次在宋代宗法宗族制度的基础上引申出宋代宗族福利的概念,并以“范氏义庄”为例分析了宋代宗族福利的形成是经历了一种建立——扩大——法律化——完善的过程。指出宗族的教育福利、养老福利、对妇女的福利构成了宋代宗族福利;再次,分别阐述了宗族教育福利、养老福利、妇女福利的对象、原因、影响等;最后,指出了宗族福利在民间福利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对当今福利建设的启示,指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全民共享型的社会福利体系”必须坚持福利多元化的理念。本研究的基本结论是:宋代宗族福利建立在宋代宗族制度的基础上,宗族组织作为一个血缘共同体、经济共同体、福利共同体一直扮演着民间福利供给主体的角色,为民间福利建设做出了贡献。我国正处于迈向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需要福利多元化主义的理念和制度,主张福利服务由公共部门、盈利组织、非盈利组织、家庭和社区共同承担,其中家庭作为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