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经济的发展撼动了传统财务资本在企业价值实现过程中的核心地位,新要素资本的出现打破了物质资本至上的思维模式,由此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重新审视,研究的视角也开始向利益相关者转变。利益相关者企业是通过集体选择方式达成契约,将特定的经济资源组合起来,为实现利益相关者的共同目标而形成的动态价值创造系统。在利益相关者企业,核心资本是提升公司价值和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便是以核心资源为基础的,其价值创造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核心资本为基础的关键价值驱动力(能够影响和推动企业价值创造的业绩潜力、能力和实力)。利益相关者企业的目标是为了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这一目标的实现表现为企业内在价值和市场价值的变化,而企业价值创造的实现机制源自以核心资本为主导的差异价值链。按照核心资本所发挥的作用程度与地位差异,本文将利益相关者企业划分为财务资本型、智力资本型和社会资本型等类型,这些不同类型的企业在资本投向、价值链管理和支持系统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对于不同形态的利益相关者企业,在对其进行业绩评价的理论研究与方法构建时必须充分考虑上述特征。利益相关者企业业绩评价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依据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果是否达到预期标准而采用一定方法做出的评判。科学合理的业绩评价体系可用来判断利益相关者企业的目标实现程度,评价核心资本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有效性并促进企业战略资源整合或企业重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应当符合价值创造过程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全面性与重要性相结合以及统一性与差异性相结合的原则。本文的业绩评价体系包括评价主体、客体、目标、标准、方法、指标与结论七大要素。不同类型的利益相关者企业因其在业绩评价的目标设定、主体范围、评价对象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从而形成对评价指标、标准、方法的特殊要求。在利益相关者企业业绩评价一般框架的设计上,本文依据业绩潜力——业绩能力——业绩实力——价值创造的“四位一体”的逻辑体系进行,分别对财务资本型、智力资本型与社会资本型的利益相关者企业构建了个性化的业绩评价体系,并对这三种类型的利益相关者企业进行了业绩评价的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