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从药用植物中找到新颖的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对采自中国海南的毒根斑鸠菊和疏花卫矛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份研究。采用常规的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聚酰胺柱层析,凝胶色谱柱层析,反相色谱柱层析及重结晶等分离手段,从毒根斑鸠菊和疏花卫矛中共分离得到了29个单体化合物。利用各种现代波谱技术(1H NMR、13C NMR、DEPT、1H-1H COSY、HSQC、HMBC、IR、FAB-MS、UV等)确定了26个化合物的平面结构和立体化学。 从毒根斑鸠菊中共分离出15个化合物,鉴定出来12各单体化合物,分别为:α-菠甾醇(1),β-谷甾醇(2),羊齿烯醇(3),柽柳素(4)芹菜素(5),4-羟基-2-甲氧基肉桂醛(6),胆甾醇(7),硬脂酸(8),β-胡萝卜苷(9),槲皮素(10),豆甾醇(11),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12)。其中化合物3-7为首次在毒根斑鸠菊植物中分离出来。 从疏花卫矛枝叶中鉴定出来14个化合物,化学结构主要为:萜类、芳香化物、木脂素。包括:羽扇豆醇(S1)、木栓酮(S2)、羽扇豆酮(S3)、3-羟基-4-甲氧基苯甲醛(S4)、东莨菪内酯(S5)、(+)-松脂醇(S6)、(-)-Isoyatein(S7)、4-羟基-3-甲氧基肉桂醛(S8)、京尼平苷酸(S9)、胆甾醇(S10)、(8R,8R,9R)-cubebin(S11)、(8R,8R,9S)-cubebin(S12)、4-羟基-3,5-二甲氧基肉桂醛(S13)、二十六碳酸(S14)。化合物S1~S14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