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中子管的微波离子源及引出特性的仿真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子管是一种小型加速器中子源,由于其具有中子产额可控、成本低、能谱性好、便携等优点已应用到工农医等众多重要领域。中子管是由离子源、加速系统、靶以及气压调节系统构成的一种电真空装置,它的工作原理是由离子源引出的离子在靶上发生氘氘或氘氚核反应,生成氦核的同时产生中子,两种反应产生的中子所具有的能量不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在中子管性能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而离子源作为中子管中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离子源的性能会直接影响到中子管的性能,因此,研究用于中子管离子源的相关特性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目前,应用在中子管中的离子源有许多种,在国内应用较多的离子源为潘宁离子源,与潘宁离子源相比,微波离子源具有许多优点,微波离子源能形成较高的等离子体密度、气体电离程度大、使用寿命较长,且微波离子源的构成中不含有阴极等,这些优点使得微波离子源将是未来高产额小型化中子管中所需离子源的较优选择,因此对用于中子管的微波离子源开展研究对中子管的小型化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微波离子源是一种磁约束等离子体装置,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微波能量来加热气体电离形成等离子体,而离子源在产生等离子体的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用于中子管的微波离子源的放电特性和引出束流特性,本文以微波耦合等离子体的放电原理为研究起点,在微波离子源放电特性的研究时利用COMSOL多物理场仿真软件,在束流引出特性的研究时利用CST电磁仿真软件,对微波离子源的仿真模型进行了设计,并通过控制变量法,分别探究相关参数对微波等离子体的放电特性和离子源引出束流特性的影响规律,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相关规律。主要的研究工作分以下几部分:(1)在理论方面,根据微波耦合等离子体的放电原理,首先通过多物理场仿真软件COMSOL建立微波离子源的仿真结构,然后利用软件中的AC/DC模块对微波离子源结构中的磁铁进行仿真设计。通过仿真实验发现,在微波离子源的结构设计中,所需的磁铁结构采用磁环组合的效果较好,而且可以根据实际所需进行磁环尺寸的调整,通过修改相关参数可以满足所需的磁场分布。(2)在中子管微波离子源放电特性方面的研究上,利用COMSOL软件中的微波等离子体模块,采用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通过改变放电气压、微波输入功率、放电腔室大小以及放电腔室外壁材料等参数,得到离子源结构参数变化时对放电腔室内电子密度分布的影响规律。根据仿真结果得出,放电腔室内的电子密度受放电气压的影响较大,且随放电气压的增大而增加;而微波输入功率产生的影响较小;放电腔室的大小和放电腔室外的材料也会对腔室内的电子密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当放电腔室逐渐增大时,电子密度也在逐渐增加;放电腔室外的材料对电子密度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腔室外最内层的材料,当最内层材料相同时,放电腔室外的材料层数对电子密度的影响不大。(3)在中子管微波离子源束流引出方面的研究上,采用CST电磁仿真软件,首先设计微波离子源的束流引出结构,利用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通过改变离子源电极的引出孔直径、离子源电极的卷边高度、离子源电极的外部倒角半径、加速电极的引出口直径、加速电极的高度、加速电极所接的电压和两电极间距离相关参数进行仿真实验,根据仿真结果分析并总结相关规律。通过仿真实验发现,当离子源电极引出孔直径增大时,引出束流在加速电极底部的束斑分布面积也随之增加,且聚焦点向离子源电极方向逐渐移动;离子源电极引出口卷边高度对引出束流的影响主要在2 mm~5mm的变化范围内;除此之外,离子源电极是否有倒角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对加速电极而言,由于在实验过程中,加速电极引出口直径均大于离子源电极引出口直径,所以加速电极引出口直径产生的影响较小;但加速电极的高度和所接电压的不同则对引出束流产生一定的影响,当加速电极的高度增大时,束斑分布面积会逐渐增加,且聚焦点逐渐向离子源电极方向移动;随着加速电极所接负高压的增大,束班面积逐渐增大,且聚焦效果更明显;除了电极本身参数的变化会对束流产生影响外,两电极间距离也会有一定的影响,束斑面积会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增加,且聚焦点逐渐靠近离子源电极。
其他文献
土壤中碳氮元素的动态变化和空间分布对土壤的质量有重要的指示作用,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土壤碳库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土壤氮是植物生长需求量最大的元素,土壤氮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对植物的生长至关重要,研究土壤中碳氮的储量对整个陆地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作用。长岭县位于吉林省西部,五十年代初自然资源丰富,草原辽阔,畜牧业和农业都比较发达。但是随着近几十年来自然气候的变化、人类因素的影响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使用现代遥感技术工具来分析和监测生态空间中的空间现象需要更多的关注。土壤,作为全球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是构成地球的最上层,是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的家园,为了保持其可持续性功能,需要不断地进行研究。土壤结构参数与太阳能(光)能量相互作用产生种类型的反应,分别是吸收、反射和透射。在土壤参数与光能相互作用的三种反应中,反射在遥感分析和估算土壤固有性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土壤颗粒大
黑土地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土壤肥沃,质地松软,并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是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农耕土地。而近年来由于自然因素、人类的耕作和生态破坏,导致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土壤侵蚀退化日益加剧,严重威胁我国的粮食安全。坡耕地侵蚀沟严重危害着东北黑土区的粮食生产,植物措施是侵蚀沟治理中的重要措施。本研究针对近年来侵蚀沟治理中栽植灌木苗木成活率低,长势差的问题,选择了6种灌木,以覆盖地膜+短截油漆封
农业排水渠除了承担着灌溉和排水功能外,渠中沉积物-水生植物-微生物系统能有效地净化水体中的污染物。季节性冻融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北半球陆地的自然现象,并可划分为秋季冻融和春季冻融。冻融过程对土壤物理、化学性质产生剧烈影响,改变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而影响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背景下,原有冻融格局将被打破。本论文选择东北农业排水渠,以磷脂脂肪酸法(PLFA)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开展秋季冻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因地处高纬度地区,多种侵蚀营力复合交错,加上地形长缓以及机械垄作的影响,使得其土壤侵蚀环境十分复杂。同时,由于耕作和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水土流失严重,黑土层变薄,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耕性变差。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是农业废物资源就地利用转化并有望遏制黑土退化、提升黑土质量的现实选择;同时,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人工草地建设的一种替代方案,是北方冬季饲草及其他用途
氮元素是构成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和蛋白质的主要成分,在叶片光合作用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植物生长过程中重要的营养元素,因此叶片氮含量(Leaf Nitrogen Concentration,LNC)是衡量植物营养水平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遥感技术由于其采集数据速度快,周期短,逐渐成为估算植物叶片氮含量的有效方式。在实际遥感监测过程中,受探测器自身视场角、随机分布的叶倾角和野外不同光照条件的影响,遥感探测器
在目前和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乡村振兴战略将作为我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渔业经济作为"三农"的一部分,面临着海洋捕捞传统渔场范围缩小,渔业资源不断衰退等困境。如何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推动传统渔业转型、寻找渔业经济新引擎成为新的研究方向。本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分析渔业经济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打造渔业经济示范点、科学规划建设渔港、保障水产养殖发展、
期刊
土壤碳和氮是土壤的关键质量参数,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传统土地耕作使土壤肥力下降,严重限制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通过施肥和间作的耕作方式来提高土壤肥力逐渐成为当今农业生态系统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研究多关注于禾本科占主导地位的间作系统对土壤碳、氮储量的影响,而对以多年生豆科为优势种的间作系统中土壤碳、氮储量特征变化的研究还十分薄弱。此外,磷肥在农业生产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土壤碳、氮固存方面也扮
氮作为植物叶片中的主要化学元素,是产生蛋白质和叶绿素的必要条件之一。植物叶片氮含量的变化影响了植物光合作用、生长发育以及植物再生和繁殖等生理过程,进而影响了林业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和动态变化情况。因此,及时快速地准确估算植物叶片氮含量(Leaf Nitrogen Concentration,LNC)对林业和农业都具有实际意义的。随着光学遥感的快速发展,其凭借耗时短、范围广、效率高等优势,已经成为快
中子管是由离子源、靶、加速系统、气压调节系统密封构成的一种小型加速器中子源。中子管被广泛应用于很多领域的研究工作中,如原子核物理、中子测井、中子照相、爆炸物检测、癌症治疗等等。中子产额是中子管的主要参数之一,提高中子管产额可以满足更多研究领域的要求。靶是中子管的主要部件之一,常用的密封中子管主要有商品靶中子管和自成靶中子管两种。靶膜不仅储存氘(氚)原子,而且是发生核反应的界面。中子管的产额和寿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