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及临床证据的CINV相关危险因素探讨及中医药辨治内涵的研究

来源 :天津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7376184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文献和临床证据的前瞻性分析,整理出中医证型、证素及其症状分布特点;探究不同方案、不同类型及不同程度CINV的中医证候异同;客观分析CINV的人群特征,探讨CINV发生发展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客观、规范的联合中医药防治CINV提供应用性参考。方法1.文献研究整理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学相关高质量及权威代表性论著;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公开发表的CINV相关中医期刊文献。分析文献数据,提取CINV中医证治信息,使用SPSS 21.0对主要指标进行频数及频率分析,采用SPSS Modeler 18.0进行关联性分析。2.临床研究采用在线CINV评估工具评估患者风险及化疗药物致呕风险;采用恶心呕吐分级标准(NCI-CTCAE 5.0)、恶心呕吐生活功能指数量表(functional living index-emesis,FLIE)及MASCC止吐评价工具(MAT)分别评估CINV程度;记录CINV持续时长;制定中医分级症状调查表,收集CINV患者四诊资料,结合第一部分文献研究结果进行中医辨证。结合患者临床资料,从CINV的发生、程度及类型等多维度分析临床特点;整理总结相关证候信息,并从CINV程度、类型及患者资料等多层面探讨证候特点。以上资料采用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 Modeler 18.0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1.文献研究论著类:共纳入17部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学相关论著,提取中医证型记录共47条,规范后涵盖12个中医证型:主要包括胃阴虚证(14.89%)、胃热证(14.89%)、肝气犯胃证(12.77%)、脾气虚证(12.77%)、胃寒证(8.51%)、湿困脾胃证(8.51%)、痰饮内阻证(8.51%)、脾阳虚证(8.51%)、食滞脾胃证(4.26%)等。提取病位证素6个,以胃、脾、肝、胆为主;病性证素13个,实证以湿、气滞、食积、火/热为主,虚证以阳虚、气虚、血虚为主;关联较强的证素包括“气滞-湿”、“气滞-脾”、“湿-脾”、“湿-阳虚”“阳虚-脾”、“气滞-肝”等。期刊类:共纳入18篇期刊文献,提取CINV证型记录68条,涉及病例1503人,规范后涵盖17个中医证型:主要包括湿困脾胃证(22.1%)、脾气虚证(13.2%)、痰饮内阻证(11.8%)、胃阴虚证(11.8%)、脾胃湿热证(8.8%)、肝气犯胃证(7.4%)、脾阳虚证(4.4%)、胃热证(4.4%)、食滞脾胃证(2.9%)等。提取病位证素9个,以脾、胃、肝、胆、半表半里为主;病性证素16个,实证以气滞、湿、痰、火热为主,虚证以气虚、阳虚、血虚、阴虚为主;关联较强的证素为“胃-气滞”、“脾-气虚”、“脾-胃”、“脾-湿”、“胃-湿”、“气滞-湿”等。其中含铂CINV研究5项,涉及病例425人,以脾胃湿热证、湿困脾胃证为主;病位主要在脾胃,病性以湿、气滞、气虚、痰为主。2.CINV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分析CINV发生本研究共纳入化疗患者107例,CINV发生率为77.6%。女性CINV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尤其是小于50岁的女性;有晕动症、有预期、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患者发生率较高;CINV患者的身高、体重、体表面积及化疗前红细胞、血糖、白蛋白、总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无CINV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Hp感染、年龄在51-60岁、有预期是CINV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CINV程度整体CINV程度与KPS呈显著正相关,有Hp感染、有孕吐史、临床III期的患者程度更重,生活质量更差。本研究中恶心发生率为76.6%,其中1级20例、2级53例、3级9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发生恶心程度较轻;无饮酒史、有Hp感染的患者恶心程度较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呕吐发生率为28.3%,其中1级18例、2级9例、3级3例、4级0例,未发现显著影响整体呕吐程度的因素。CINV类型急性CINV发生率为26.2%,其中急性恶心22.4%,急性呕吐12.1%。有预期的患者急性CINV发生率较高,在恶心和呕吐中均有体现;而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发生率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性CINV发生率为73.8%,其中延迟性恶心73.8%,延迟性呕吐27.1%。女性、有预期、有晕动症、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患者延迟性CINV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延迟性恶心;女性、有Hp感染和初次化疗的患者延迟性呕吐发生率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生程度上,心率和急性恶心呈显著正相关,有孕吐史的患者急性恶心程度更重,BMI和急性呕吐呈显著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PS和延迟性恶心呈显著负相关,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有Hp感染、无饮酒史的患者延迟性恶心程度更重,妇科恶性肿瘤程度较轻;女性、无远处转移、III期患者延迟性呕吐程度更重、生活功能较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多患者症状持续在3-10天左右,无饮酒史的患者CINV持续时间更长(P<0.05)。3.CINV证候分布症状:得到中医症状97个,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纳呆、倦怠乏力、面色少华、神疲懒言、失眠、大便干等症,舌象以舌(淡)红、苔白(腻)为主,脉象以弦滑脉多见。证素:得到中医病位证素12个,以脾、胃、肝、胆、心为主,病性证素15个,实证以湿、气滞、食积、痰为主,虚证以气虚、阳虚、血虚、阴虚为主。证型:规范化处理后得到122条证型记录:依次为湿困脾胃证(46.7%)、胃阴虚证(16.4%)、脾气虚证(11.5%)、脾阳虚证(8.2%)、肝气犯胃证(6.6%)、痰饮内阻证(5.7%)和食滞脾胃证(4.9%)。4.CINV证候特点CINV程度肝气犯胃证整体CINV程度最轻,患者生活质量最高,食滞脾胃证最重;病位在肝、胆、心,病性在血虚、气滞、食积者程度较重;病程15天以上的患者病位及心占比更高,血虚和食积在5天以下患者中占比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型在不同恶心呕吐分级上无明显分布差异。1级恶心病位在胃比例最低,3级恶心病位在心的比例较高;气陷在3级恶心中占比最高,食积、血虚在1级恶心中占比最低;3级呕吐病位在半表半里比例高于1级、在心明显高于2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性上各级呕吐间无明显差异。CINV类型各类型CINV均以湿困脾胃证为主;病位主要集中在脾胃,病性均以湿、气虚、气滞为主。脾气虚和脾阳虚证在各个类型中程度均较轻;在延迟性恶心中,胃阴虚证、湿困脾胃证程度较重,肝气犯胃证程度较轻;在急性呕吐中,肝气犯胃证、食滞脾胃证程度较重,胃阴虚证程度较轻;在延迟性呕吐中,食滞脾胃、湿困脾胃、胃阴虚证程度较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位在半表半里、肝、胆,病性为气滞、食积,急性CINV程度更重;病位在胆、脾、胃、心、心神,病性为气陷、血虚、阴虚、气滞、食积,延迟性CINV程度更重,生活质量较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病位在半表半里、肝、胆,病性为阴虚、血虚、食积、气滞、火/热,急性恶心程度较重;病位在肝、胆、心、心神、大肠,病性为气陷、血虚、阴虚、气滞、食积者延迟性恶心程度较重;病位在肝、胆、半表半里,病性为气滞、食积急性呕吐程度较重;病位在心、心神呕吐,病性为气陷、气滞、食积延迟性呕吐程度较重,生活质量较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因素化疗方案、性别、饮酒史、Hp感染、晕动症、脑血管病史等因素均对CINV中医证型和证素有显著影响。结论CINV证型主要包括湿困脾胃证、脾气虚证、痰饮内阻证、胃阴虚证、肝气犯胃证、脾阳虚证、食滞脾胃证;病位主要在脾、胃、肝、胆、心,病性以湿、气滞、气虚、阳虚、阴虚为主。不同类型及程度的CINV均以湿困脾胃为主证,但证候分布特点有差异;化疗方案、性别、饮酒史、Hp感染等均是影响CINV中医证候的因素。女性、年龄小于60岁、晕动症史、无饮酒史、Hp感染、孕吐史、预期、睡眠不足、营养状态差、KPS较低及肿瘤晚期等因素均可能会影响CINV的发生发展。CINV的中医证候及干预类研究数量较少,质量较低,缺少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和指南共识。CINV证候及流行病学研究需要更多大样本、多中心、设计严谨的研究进一步验证探讨;建立和完善具体的CINV证候学体系和客观系统的中医共识十分必要。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通过探讨慢性胃炎患者的体质、证型分布规律,应用三辨诊疗模式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总结汤毅主任治疗的临床经验,为应用三辨诊疗模式治疗慢性胃炎提供新的临床思路和依据。研究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体质辨识量表、证型判定表、症状积分量表的评测并记录数据,口服汤药为汤毅主任应用三辨诊疗模式进行治疗的药物,患者治疗8周后复测症状积分量表。所有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研究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数据的收集整理,探索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中医证素构成及分布特点,分析本病患者各证素与HP感染的关系,旨在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证素辨证规范化和中医药诊治慢性浅表性胃炎提供理论依据,期望中医证素辨证能够在临床辨证及疾病防治方面有所影响。同时分析总结宋平主任对本病的诊疗经验,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本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符合要求的慢性浅表性胃炎
目的:观察滋阴潜阳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1月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临床部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配合醒脑开窍针刺法,观察组选取足三里、血海、太溪、神门、四神聪、安眠,对照组参照第十版《针灸治疗学》中,不寐的取穴及操作,每日针刺一次,1周6次,连续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
研究目的:观察并对比“通任调督针法”与常规针法治疗痰湿中阻型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基于数据挖掘,探索针灸治疗颈性眩晕选穴规律,为本针法治疗颈性眩晕提供参考依据。“通任调督针法”以通调任督二脉、调和阴阳,通利三焦,温阳化痰为理论基础,为针灸治疗本病提供有效的临床试验数据和新颖的治疗思路,并为该方法应用于临床和推广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本次研究收集痰湿中阻型颈性眩晕患者60例,患者于2020年4月-2
研究目的总结心绞痛分级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稳定性冠心病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并探讨其与心绞痛分级、冠脉病变支数、心室重塑、血脂、肾功能等指标的相关性,阐明稳定性冠心病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医特点,以期为临床中医辨证提供一些客观依据。研究方法本论文收集来自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病房的2020年2月至2020年12月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采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相关临床
目的:评价“三位一体”疗法治疗抑郁发作肝气郁结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分成3组,即三位一体组、西药组、三位一体联合西药组。西药采用氟西汀分散片,三位一体疗法即整合了针灸、中药及中药穴位离子导入三种干预方式的治疗方法。治疗周期为28天。治疗前后均需对患者采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中医证候量表进行评估。结果:1.病例纳入情况:共有106例患者
目的:1.总结中医古籍脾虚证相关内容,探究脾虚证的内涵以及相关证候分类以及方药。2.在中医上工“知”病的理论基础上研究脾虚证病机演变过程中的阶段分期。3.根据脾虚证病机演变过程,研究脾虚证临床不同分期的证治应用。方法:1.通过重点阅读和理解《黄帝内经》中关于脾脏生理功能、经络理论以及病因病机等相关篇章,根据脾脏的生理以及病理表现,从中医整体观思想对脾虚证的形成过程、病因病机以及证候特征进行解释。2
研究目的探寻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中医证型与西医肾脏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深入研究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发病机理和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以期能够优化特发性膜性肾病的诊疗方案,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和疗效评定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按照纳排标准收录自2015年9月至2020年9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住院及门诊治疗,经肾活检确诊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患者153例,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中医四诊信息与病理报告及
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合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T2DM)患者中医证候、临床特征及肾脏病理特点的相关性,分析探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和非糖尿病肾病(non-diabetic renal disease,NDRD)的临床预测因素,以期为临床更好的诊疗此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探索养阴舒心方(YYSXF)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 EF)的效应机制。方法纳入23例HFp EF患者,加载养阴舒心方治疗14天。入组时及治疗结束时均采集空腹肘静脉血液样本并进行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和心肺运动试验。对血浆脑钠肽(BNP)、峰值摄氧量(Peak VO2)、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