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发展经济学,现代企业成长,演化经济学理论和方法逐层剖析电子产业创新特点,创新能力,及其核心创新要素之所在。并在此基础上,应用Malmquist指数模型及本文提出的非参数要素生产效率模型及其分解,对我国电子产业1997-2006年基于创新要素的全要生产效率,技术效率,要素生产效率等进行了动态评价。1.在分析综述电子产业中R&D研究、创新能力相关理论、Malmquist指数及其应用和非参数要素生产效率测算等方面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归纳演绎出我国电子产业创新现状及特点。2.对电子产业创新要素的特点进行剖析,分析了创新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从建立一套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系入手,分为创新投入、开发、实现和管理四个方面进行选择,建立了基于灰色白化权理论的灰聚类模型,并对我国电子产业及高技术其他产业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3.在创新能力评价的基础上,构建基于创新要素的经济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对电子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率、技术效率提高等进行了动态评估。结果表明我国在产业发展速度,技术进步等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尽管产业发展仍存在粗放型和依靠投入带动的迹象,但这种情况已经开始逐渐好转。4.传统的Malmquist指数方法,主要针对技术效率变化,很难准确测算由生产要素利用率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本文提出基于DEA和距离函数的非参数要素生产效率新方法,可以直接测度生产过程中的要素使用效率,并将其细化为资本生产效率、具有高技术水平的劳动力生产效率和具有一般水平的劳动力生产效率,使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因素之一——生产要素利用率可以单独测算。本方法沿袭了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多输入多输出、客观性、可准确测算等优点,研究表明该方法在要素生产效率测算方面实用性较强。5.应用上述模型对1997-2006年我国电子产业的要素生产效率变化情况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电子产业要素生产效率普遍较低,而其中一般技术水平劳动力生产效率和资本生产效率问题更加严重,表明我国电子产业存在资本和劳动力的盲目投入,亟需改变这一局面提升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