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松哲学研究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kyx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脱亚入欧”说到“脱欧入亚”论,是我们考察近现代日本社会历史的一条重要线索,也是解读广松哲学的一条重要通道。“脱亚入欧”之说,始于福泽谕吉的一篇名为《脱亚论》的文章。福泽之后的半个世纪以来,西田-京都学派又提出所谓“脱欧入亚”的问题。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广松涉发表的《以东北亚为历史的主角——建立以中日为轴心的“东亚”新体制》一文,再次涉及西田-京都学派提过的“脱欧入亚”问题,倡导所谓的“建立以中日(关系)为轴心的‘东亚’新体制”。广松关系主义的提出,与他的“物象化论的逻辑”有紧密联系。在他看来,马克思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已经扬弃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的异化历史观以及黑格尔之流视人类史为自我异化和自我复归的方法本身,而代之以“物象化论”。“物象化论”是广松哲学的重要方法。“物象化”之于他们(für es)是“把关系看作‘物’”,之于我们(für uns)是“在关系中把握事物的方法”,这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不同方面。广松力图通过对以胡塞尔现象学为代表的西方哲学的批判,映证实体主义所遭遇的困境以及关系主义所体现的优越性。广松坚持,作为关系的“事”才是基始性的存在,任何把主体或客体实体化的尝试,终究是一种“把关系看作‘物’”的“物象化的误视”。广松哲学的实质是一种社会哲学。广松关于认识世界和实践世界的“四肢结构论”作为一种关系本体论,其哲学目标在于为他所谓的“建立以中日(关系)为轴心的‘东亚’新体制”提供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何心隐,原名梁汝元,号夫山,因避祸改名,是明代仅次于李卓吾的异端思想家。李卓吾作《何心隐传》称其为“圣人”。何心隐在《明儒学案》中被归为阳明后学的泰州学派,然而,无论
我国古代不自觉的讨论过逻辑问题的人很多,但是能像公孙龙这样形成相对完整的逻辑思想体系,并且能够通过逻辑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家却少之又少,本文将以公孙龙留下的著作《公
张履祥,明末清初儒学家,浙江桐乡人,世称“杨园先生”,他师承刘宗周,但后人基本认为其学说是程朱一系的延续。 论文以二条线索来展开论述,一则是儒家的本怀,二则是杨园的学术,这二
在许多人的眼里,正义是一个过于空泛的理念,甚至认为正义根本就是空洞无物,毫无意义的术语。因而尽量避免去谈论正义问题,或是用模棱两可的言辞和貌似公允的态度回避这个问题。他
本文乃是跟随海德格尔一起“在通向语言的途中”的思之聚会,它以《在通向语言的途中》为核心文本,由此核心文本辐射到海德格尔的其他文本,以跟随海德格尔一起去追思:语言,在此基础
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科技标志着“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发生,“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开始标志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时代“万物皆数”,数据被认为是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