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旅游业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加之由于旅游业在创汇、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其发展逐步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各种加快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也相继出台。旅游业发展的良好态势与政府积极的政策支持,激发了投资者开发旅游的热情,引发了全国旅游开发的热潮。旅游开发活动从具有高品位旅游资源的地区逐渐波及到旅游资源并不丰富、品位一般的旅游资源非优区。由于非优区存在的普遍性,其开发渐热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客观事实。然而这种现象并未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多数研究者的研究工作都是基于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的、著名的旅游地展开的,少有人涉及旅游资源不丰富的旅游地的开发研究。从理论上看,区域旅游开发理论缺乏非优区开发理论是不完善的;从实践上看,非优区开发亟需理论指导。因而研究非优区理论及其开发有着重大意义。本文正是这样一个背景下,在总结前人已有成果基础上,研究了非优区的定义、特点、产生原因及影响非优区开发的因素、非优区优化的机制,探讨了非优区开发的理论依据,提出了新的开发理念等问题。同时,本文按非优区旅游发展的主导驱动力来源不同,将非优区分为: (1)经济驱动型非优区:其驱动力源于发达的经济、与外界广泛的经济商贸联系;(2)需求驱动型非优区:其动力源于毗邻的大中城市或特大城市居民频繁的近程旅游需求;(3)社会驱动型非优区:其动力源于本地居民脱贫要求及当地旅游开发条件的改善。文中还分析了不同类型非优区的旅游发展动力机制。指出由于它们所处的区位条件、自身经济背景、自身发展能力、获取资金来源等许多方面都有差异,因而在开发思路、开发的旅游产品以及开发战略上都有所不同,据此,本文提出了不同类型非优区的开发模式,并分别以深圳市、上海南汇区、和平县为例进行了案例研究,以期丰富非优区,乃至区域旅游开发理论,并对中国渐热的非优区旅游开发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