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舒筋通络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探讨舒筋通络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应用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提供可靠依据。方法:1收集从2015年12月-2017年2月在昆明市中医医院骨伤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颈型颈椎病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2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除去脱落的病例,本研究最终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舒筋通络手法治疗,每天一次;对照组给予牵引治疗,每天一次。3疗程:2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4观察指标:采用简式Mc Gill疼痛量表、NPQ颈痛量表及VAS疼痛评分表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分比较分析,评估疗效。5统计方法: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在本研究中入选符合各项标准的患者最终为6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的NPQ颈痛量表评分、VAS疼痛评分表、简式Mc Gill疼痛量表的PRI、VAS及PPI评分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P>0.05,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治疗前的NPQ颈痛量表评分、VAS疼痛评分表、简式Mc Gill疼痛量表的PRI、VAS及PPI评分等方面具有可比性。2简式Mc Gill疼痛量表的PRI、VAS及PPI评分比较: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经Mc Gill疼痛量表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经两种治疗方法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RI、VAS及PPI评分可随着治疗改变,两组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促进其功能的恢复;组间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经PRI、VAS及PPI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c Gill疼痛量表的PRI、VAS及PPI评分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不但在降低Mc Gill疼痛量表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而且在改善患者的颈部疼痛、恢复其功能、消除因疼痛产生的不良情绪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3 NPQ颈痛量表: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经NPQ颈痛量表评分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种方法都可以缓解患者颈肩部疼痛不适,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工作能力;组间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NPQ颈痛量表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在改善患者颈部疼痛程度、恢复颈椎功能、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优于对照组。4 VAS疼痛评分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表评分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这两种治疗方法都能缓解患者颈部疼痛不适;两组患者治疗后VAS疼痛评分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治疗组改善患者颈部疼痛程度优于对照组。5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治疗组复发率为18.1%;对照组复发率为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复发情况无明显的相关性。6两组患者疗效比较: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1两种治疗方法对于颈型颈椎病患者均有较好的疗效,其中治疗组(舒筋通络手法)疗效优于对照组(牵引疗法)。2经疼痛量表评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均能缓解颈部疼痛不适,其中治疗组(舒筋通络手法)疗效优于对照组(牵引疗法)。3舒筋通络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优于牵引疗法,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