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职业性镍接触工人MGMT、BRCA1基因甲基化与淋巴细胞DNA损伤关系,从而探讨镍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机制,以探讨MGMT、BRCA1基因甲基化作为镍作业工人早期监测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某钢铁集团镍作业工人165名,根据工种及工作性质分为炼钢工组(60人)、轧钢工组(40人)、钢渣处理工组(65人),同时选取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非职业镍暴露的水处理工组(67人)作为对照组。调查表收集研究对象年龄、工龄、吸烟、饮酒等一般情况,使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和丁二酮亏法分别检测作业环境中镍化合物的浓度和尿中镍的浓度;彗星实验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甲基特异性PCR检测MGMT基因和BRCA1基因的甲基化率。结果:三个镍暴露组的彗星实验OTM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三暴露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炼钢工MGMT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为76.7%,钢渣处理工MGMT甲基化阳性率为75.4%,轧钢工MGMT甲基化阳性率为75%,而对照组MGMT甲基化阳性率为55.2%;经趋势χ2检验,四个工种之间MGMT基因甲基化阳性率炼钢组>钢渣处理组>轧钢工组>对照组(趋势χ2=8.684, P=0.003),三个暴露组MGMT甲基化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三个暴露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各工种的MGMT基因甲基化组和非甲基化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彗星实验OTM值比较,发现甲基化组的淋巴细胞彗星实验OTM值均显著高于非甲基化组(P<0.05)。按照尿镍分为3组,随着尿镍浓度的升高,MGMT基因甲基化率逐渐升高(χ2=14.129,P<0.01)。2μg/L≤尿镍<6μg/L组和尿镍≥6μg/L组的MGMT基因甲基化率均显著高于尿镍<2μg/L组, OR值分别为1.882(95%CI 1.280-2.766)和3.195(95%CI 1.464-6.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μg/L≤尿镍<6μg/L组与尿镍≥6μg/L组之间比较,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炼钢工BRCA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为81.7%,钢渣处理工BRCA1甲基化阳性率为81.5%,轧钢工BRCA1甲基化阳性率为67.5%,而对照组BRCA1甲基化阳性率为62.7%;四个工种经趋势χ2检验进行比较,四个工种之间BRCA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炼钢组>钢渣处理组>轧钢工组>对照组(P<0.05),炼钢炉工和钢渣处理组BRCA1基因甲基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OR值分别为2.035(95%CI 1.097-3.775)和2.021(95%CI 1.112-3.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对照组之外,各工种的BRCA1基因甲基化组和非甲基化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OTM值比较,发现甲基化组的OTM值均显著高于非甲基化组(P<0.05)。按工龄分层发现,三个不同的亚组之间,BRCA1甲基化程度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随工龄增加而BRCA1基因甲基化程度加重。按照尿镍分层发现,三个亚组之间比较,BRCA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镍≥6μg/L组BRCA1基因甲基化率显著高于尿镍<2μg/L(P<0.05),2μg/L≤尿镍<6μg/L组与尿镍<2μg/L组和尿镍≥6μg/L之间比较,BRCA1基因甲基化率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按照内暴露分层发现, 2μg/L≤尿镍<6μg/L和尿镍≥6μg/L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OTM值分别为0.419±0.231和0.491±0.198,显著高于尿镍<2μg/L组(P<0.01)。结论:镍暴露后引起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显著增加,甲基化结果提示MGMT基因和BRCA1基因甲基化可能与镍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相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