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精英流动是乡村社会变迁中的现象,同时在乡村权力结构变革中,乡村精英一直承担着乡村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责任,尽管无法将各个阶段的乡村精英一概而论为某一个具体化、固定化的群体。从文明史观来看,在封建社会,参与乡村治理的主体无外乎士绅阶层和宗族力量;直至晚清民国时期,中国遭遇千年未有之变局,国家的动荡对传统精英体系产生了冲击,保甲制度的推行以及官僚体系向下的延伸使得参与乡村治理的主要力量发生了变化,土地革命的开展从深处瓦解了传统宗族势力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基础。随着城乡二元结构壁垒不断被打破,城乡互动开始增多,逐渐出现了农民工流动潮。在城乡资源流动中,为了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乡村社会内生性精英,诸如致富能人、务工人员、大学生等,也都通过寻找各种流动通道寻求个人发展,一时间乡村精英流动呈现出了“喷发”状态,传统村庄治理环境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治理机制也发生了变化,这对村民自治的创新与发展提出新要求。乡村精英的流失、村民自治组织的缺位以及国家推进治理现代化衍生出了精英下乡这一概念。不同于传统精英的内生性,第一书记等精英下乡群体具有外部性、科层制,在乡村治理中具有独特的体制内资源优势,他们凭借自身的优势作用于村庄治理,在资源整合、项目进村、优化治理等方面推动者乡村治理现代化。但是作为外生领导力,他们也普遍存在定位不清、权力替代、短期效应等难题。本文以“精英理论”和“治理理论”为基础,梳理了乡村治理模式变迁与乡村精英流动的内在关联,引入传统精英流动与精英下乡重构的逻辑转换,从乡村精英流动的历史变迁中,找寻精英下乡参与乡村治理的历史机遇,从而提出乡村精英参与乡村治理的分析框架。文章通过对G县H镇X村第一书记治村实践的实地调研,认为第一书记参与乡村治理过程中引发了乡村治理结构分化与内生力量削弱、治理效果短期性与潜在的形式主义、驻村权力替代与村干部外部性依赖等难题,最后,探讨通过精英下乡机制的完善与创新、内生精英群体的流动与循环、基层自治组织的归位与在场消除精英下乡的潜在困境,提出优化乡村治理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