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下寺湾油田标志层及相应的测井曲线特征研究基础上,对研究区地层进行精细划分与对比。通过地质和钻井取芯资料,分析总结储层的沉积特征、岩石学和电性特征、孔隙组合特征及结构。通过观察取心资料,描述储集层的主要岩性、矿物成分、胶结类、粒度、分选情况、充填物等,充分了解控制油层储集能力的定性因素。对研究区油层组地层特征进行总结研究。借助该油田域有关的地质及测井资料,对各地层地质情况、厚度及相应的曲线、岩电关系作进一步研究,在测井曲线解释中正确划分地层。认为本区长6储层为三角洲前缘沉积,水下分流河道为主要砂体,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其中砂岩以浅灰色、灰色和浅灰绿色中细粒砂岩为主,分选较好,次棱角状,成分成熟度与结构成熟度都较高,本区长6储层的孔隙组合类型为溶蚀孔-剩余孔-微裂缝配套型,储层物性以低孔、低渗、小喉道为主要特点,属低孔特低渗储层,其中碎屑岩的成岩变化,对碎屑岩储层的孔隙形成、保存以及破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碎屑岩储层及其储集性能既受沉积相的控制,又受到成岩作用的强烈影响。为下寺湾油田道镇区块制定合理的油田开发方案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