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钙离子拮抗剂维拉帕米及尼卡地平对体外培养的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以及对胶原合成的影响。同时对两药药效进行比较,讨论了两药的作用特点;并对钙离子拮抗剂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B)、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DFB)、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SKFB)的抑制作用异同点进行了初步探讨。
方法:
1 MTT法检测两药对三种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向对数生长期的三种人成纤维细胞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维拉帕米及尼卡地平(100umol/l,50umol/l,10umol/l)分别在用药后24、72、120小时进行MTT法检测,将吸光度值(OD值)换算为生长抑制率,进行统计学比较(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羟脯氨酸法检测两药对HSFB、KDFB胶原合成的影响:向对数生长期的HSFB及KDFB中加入以上浓度两药药液,培养48小时后进行羟脯氨酸比色试验,并将OD值依公式换算成羟脯氨酸含量,进行统计学比较(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
1 维拉帕米及尼卡地平组随着用药浓度的提高,细胞形态变化越明显,形态不规则,可见大量成纤维细胞由原规则的梭形细胞变为圆形,椭圆形细胞,细胞间隙增大,加入MTT液显色后,形态学变化显示的更明显,三种FB显示出类似的形态学特点。
2 维拉帕米在低浓度水平(10umol/l)就显示了很强的对FB增殖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增加,维拉帕米对HSFB、KDFB、SKFB的抑制作用增强,除SKFB外,均表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性,但随时间推移,维拉帕米对三种FB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未显示继续加强,其抑制高峰在24-72小时达到;尼卡地平组同样显示了对三种FB的明显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增加,除HSFB外,在KDFB及SKFB均表现出剂量依赖性。并表现出一定的时间依赖性。其抑制高峰在120小时左右达到。在10umol/l浓度,维拉帕米对HSFB、KDFB、SKFB抑制作用均强于尼卡地平,而且,维拉帕米在24小时点对KDFB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HSFB、SKFB。在50umol/l浓度,维拉帕米在24小时点对HSFB,KDFB抑制作用强于尼卡地平(p<0.05),而随着时间推移,在72,120小时点,尼卡地平抑制作用反而强于维拉帕米(p<0.05);对于SKFB,虽然在24小时点维拉帕米及尼卡地平作用相当,但尼卡地平抑制作用在72及120小时点均显示强于维拉帕米(p<0.05);维拉帕米在24小时对KDFB抑制作用强于HSFB、SKFB;而在120小时,其对三种FB抑制作用已基本相当,尼卡地平在24小时点对KDFB、SKFB抑制作用均强于HSFB(p<0.05),但在72及120小时点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100umol/l浓度,在24小时点,维拉帕米对KDFB抑制作用强于尼卡地平,而尼卡地平对HSFB、SKFB抑制作用明显强于维拉帕米(p<0.05).在120小时点,尼卡地平对HSFB、KDFB、SKFB抑制作用均强于维拉帕米;(p<0.05),在24小时点,维拉帕米对KDFB抑制作用明显强于HSFB、SKFB(p<0.05)。
随时间推移,这优势消失。而尼卡地平除了在24小时点表现为其对HSFB抑制作用弱于KDFB、SKFB外(p<0.05),在72,120小时点均表现为对三种FB的强抑制作用。3与对照组比较,两药均可以降低HSFB、KDFB培养上清液中羟脯氨酸的含量,且随用药浓度增加,羟脯氨酸含量进一步下降,高(100umol/l)低(10umol/l)浓度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维拉帕米与尼卡地平比较(100umol/l),维拉帕米对KDFB作用强于尼卡地平(P<0.05),而尼卡地平对HSFB作用强于维拉帕米(p<0.05)。而HSFB与KDFB比较,尼卡地平对HSFB作用强于KDFB(P<0.05);而维拉帕米对HSFB,KDFB作用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1 维拉帕米和尼卡地平对体外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均有明确的抑制作用,其作用特点有所不同,维拉帕米在早期作用略强于尼卡地平,而随时间延长,其作用并未显示明显增强,在3-5天时反而减弱,而尼卡地平则显示出较为持久的强抑制作用。
2 维拉帕米和尼卡地平均可降低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的胶原含量,抑制胶原合成。对于增生性瘢痕,尼卡地平抑制作用略强于维拉帕米,而对于瘢痕疙瘩,则维拉帕米的抑制作用略强于尼卡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