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游子、作家与三重视野——论周立波湖南农村题材小说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_lc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以周立波创作的湖南农村题材小说为研究对象,探讨作家个体创作与时代、自我的关系.周立波在创作湖南农村题材小说时,具有三重身份,即下乡干部、回归游子、文人作家.这使池在观照生活,进行文学创作时,具有了相对应的三重视野:政治视野、民间视野与知识分子视野.每一种视野都有各自关注的重心,在文该中呈现出独特的形态.然而,三重视野并不是平行排列,并行不悖的.政治视野关注的内容迎合了时代对文学的最根本的要求,处于强势地位,是作品最显在的外衣.民间视野喜爱的对象,则常常潜伏在政治视野之下,以隐性的方式存在.而知识分子视野偏爱的因子,更只能以零垦的、碎片的形式出现.三重视野的存在,使作家的创作常常处在一种自我挣扎的尴尬境地.作家总是试图调和它们,让民间视野和知识分子视野服从与政治视野,来突出政治视野的主导地位.然而,由于创作主体的情感状态和审美趋向,又在不自觉间给民间视野和知识分子视野关注的内容留下了较多的表现空间,使它们不断地干扰政治视野,让作品在表现时代宏大主题的深度和广度方面留下了缺憾.另一方面,民间视野和知识分子视野又无法逃出政治视野的审视,不能获得自由的、淋漓尽致的展现.三重视野常处于相互矛盾的状态.正因此,周立波的小说创作,似乎游离于"乡土"文学的两端,既无法媲美沈从文的田园风情,又缺乏鲁迅先主对乡土社会的深刻批判性.这也是作家留给文学史的痛苦记忆.
其他文献
流行语作为一种语言和社会现象,反映着不同时期社会的人文风貌以及思想价值观念,不同时期的流行语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语言,自然也成为了语言学者们关注
语言是人类交流与沟通的重要工具,是教育工作进行的不可或缺的工具,是联接人们心灵的纽带。教育要真正以学生的和谐发展为价值取向,就要关注人的完整性与个体性,维护学生的人
该文首先讨论了历史上文字与图像比较的背景,解释了文学语言和图像语言在符号学意义上的差别及各自在形象塑造上的特点.在本质上文学语言的能指与所指是分离的,而图像语言的
弘扬传统民间文化,推动传统民间文化繁荣和兴盛成为新时期民族生命意识苏醒和强化的重要阶段。安塞腰鼓是陕西省的汉族民俗舞蹈,其审美文化价值的形成和发展是民族意识创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