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观察针刺上巨虚、天枢对IS患者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肠球菌的影响和神经功能的改善,探寻肠道菌群的改善能否对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症状产生良性干预,为临床针刺治疗IS提供优化方案。方法:在安徽省针灸医院脑病科收集IS住院患者90例,随机分为普通针刺组、针药联合组和上巨虚、天枢组各30例,三组方案均每周治疗6次,连续4周(28天)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对纳入的IS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测定双歧杆菌和肠球菌数值,观察总有效率。治疗后,对同组数据进行治疗前、后比较;不同组之间的各项数据分别进行对比分析,观测各组间的数据的对比情况,对结果进行分析,获得结论。结果:(1)双歧杆菌和肠球菌数值治疗前,三组IS患者双歧杆菌和肠球菌数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普通针刺组的双歧杆菌数值稍有上升,肠球菌数值稍有下降,但变化均不明显,无统计学差异(P>0.05)。针药联合组和上巨虚、天枢组中的双歧杆菌数值较同组治疗前上升明显(P<0.01),肠球菌数值较同组治疗前下降明显(P<0.01),表明这两种疗法均能够对双歧杆菌和肠球菌有良好的调节作用。针药联合组和上巨虚、天枢组与普通针刺组相比,双歧杆菌数值均上升显著(P<0.01),肠球菌数值均下降显著(P<0.01),表明针药联合组和上巨虚、天枢组对双歧杆菌和肠球菌的调节效果更佳。针药联合组与上巨虚、天枢组相比,菌群数值改变相当,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这两种疗法对双歧杆菌和肠球菌的调节作用相当。(2)NIHSS评分治疗前,对三组IS患者分别进行NIHSS评分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经1疗程治疗后,普通针刺组NIHSS评分较同组治疗前降低(P<0.05),针药联合组和上巨虚、天枢组NIHSS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针药联合组和上巨虚、天枢组与普通针刺组相比,NIHSS评分降低程度更加显著(P<0.01)。表明针药联合组和上巨虚、天枢组对IS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效果更佳。针药联合组与上巨虚、天枢组相比,NIHSS评分降低程度相当,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这两种疗法改善IS患者神经功能的疗效相当。(3)mRS评分治疗前,对三组IS患者分别进行mRS评分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经1疗程治疗后,普通针刺组mRS评分较同组治疗前降低(P<0.05),针药联合组和上巨虚、天枢组mRS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针药联合组和上巨虚、天枢组与普通针刺组相比,mRS评分降低程度更加显著(P<0.01),表明针药联合组和上巨虚、天枢组在改善IS患者病情轻重程度方面效果更佳。针药联合组与上巨虚、天枢组相比,mRS评分降低程度相当,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这两种疗法在改善IS患者病情轻重程度方面的疗效相当。(4)总疗效治疗后,通过秩和检验将三组IS患者的总体疗效进行比较。普通针刺组总有效率为63.3%,针药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0%,上巨虚、天枢组总有效率86.6%。针药联合组和上巨虚、天枢组与普通针刺组相比,总有效率更高(P<0.01),有明显差异。针药联合组与上巨虚、天枢组疗效相当(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针刺上巨虚、天枢能够对IS患者肠道菌群中的双歧杆菌和肠球菌产生良性干预。2、在普通针刺的基础上加用上巨虚、天枢能够有效改善IS患者的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双歧杆菌和肠球菌的稳态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