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以生产全球化、资本全球化和市场全球化为特点的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从粮食安全的角度来看,中国粮食政策可能变得更加开放,从而降低传统粮食储备机制的政策成本,提高政策效力,提高粮食保障效率。然而,全球化意味着国际粮食市场的各种风险也在全球进行传递,并会同时给多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造成严重后果。2007年至2008年世界粮食危机便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国际粮价在此期间经历了疯涨和剧烈波动,引发了全球粮食危机,许多人对此还记忆犹新。正是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了掌握国际粮价风险,应对国际粮价波动的思路。在国际化和市场化的背景下,本文针对国际粮食市场风险进行了三方面的实证研究:首先,在不考虑外生变量的情况下,研究国际粮价波动的自身特征,了解风险的特征;然后,在此基础上,纳入相关外生变量,探讨引起国际粮价波动的根源;最后,联系国际和中国市场粮价波动,对二者的动态市场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大米、大豆、小麦和玉米四种粮食品种的波动特征存在差异;国际大米价格受到其自身滞后项的影响,并与国际化肥价格指数显著正相关;粮食主产国出口限制和贸易自由化程度加深分别会显著增加和减小国际大米价格波动;国际粮价波动比中国粮价波动剧烈,中国大豆期货价格与国际大豆期货价格联系日趋紧密。本文创新之处:本文继承了近来将金融风险分析工具-ARCH族模型运用到粮食安全研究的思路,在现有基础上,纳入新的可能引起粮食价格波动的因素,丰富了模型的经济含义;通过引入DCC-GARCH模型研究不同粮食市场间的动态相关性,扩充和深化了现有粮食价格波动特征分析、因素分析的实证研究分析框架;使用更符合数据分布特征的t分布估计DCC-GARCH模型,优化了模型估计效果。本研究的相关结论对中国在国际化背景下制订粮食安全政策具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