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沥青混合料的体积组成主要包括集料、沥青与空隙三部分,是沥青路面整体服务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由于集料颗粒的形状、大小、分布特征差异较大,沥青分布和空隙特征也复杂而多样,因此建立集料-空隙之间的关联对混合料体积设计具有重要意义。表面理论与胶浆理论是针对沥青混合料组成结构分布的理论基础,前者将混合料分为提供强度的矿质集料与提供粘结力的胶结料;后者认为混合料是多级空间网状结构的分散系,将混合料分为微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沥青混合料的体积组成主要包括集料、沥青与空隙三部分,是沥青路面整体服务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由于集料颗粒的形状、大小、分布特征差异较大,沥青分布和空隙特征也复杂而多样,因此建立集料-空隙之间的关联对混合料体积设计具有重要意义。表面理论与胶浆理论是针对沥青混合料组成结构分布的理论基础,前者将混合料分为提供强度的矿质集料与提供粘结力的胶结料;后者认为混合料是多级空间网状结构的分散系,将混合料分为微分散系、细分散系与粗分散系。本文从混合料的宏观体积指标和细观体积特征两个方面,采用数字计算、图像分析和实验测试三种研究方法,针对沥青混合料的体积特征进行研究,包括如下研究内容:(1)基于表面理论与胶浆理论对混合料常规体积指标进行统计计算,提出表征混合料常规体积指标的合理范围;(2)提出基于等效球理论的各级分散系中分散介质的膜厚计算公式,将沥青类材料膜厚和各级分散系中分散相与分散介质的体积比建立联系;(3)基于Avizo图像处理技术与X-ray CT无损扫描技术获取混合料的图像切片,提出了一种能够识别空隙、胶浆与集料的混合料图像处理方法,并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沥青混合料分析中;(4)通过室内成型的三种典型结构的混合料试件,对本文所提出的体积指标关系经验模型进行验证,并分析三种典型结构中集料-空隙分布情况。通过系统的研究与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采用简易诺莫图提出沥青混合料体积指标关系经验模型,提出基于混合料体积指标关系经验模型与沥青类材料膜厚的混合料设计方法;(2)对密级配混合料的集料和空隙进行分离识别,采用面空隙率表征空隙的分布特征,体积、表面积和等效直径表征空隙的大小特征,球度表征空隙的形状特征;(3)提出混合料空隙级配的概念,研究混合料的集料与空隙分布特征相关性,发现空隙分布的均匀性随着细集料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上述研究深入认识了沥青混合料的体积特征,为基于体积指标的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他文献
微型桩由于其桩径小,布桩形式灵活多变以及对各类土层适应性较好,施工简便等特点,逐渐被应用于滑坡治理工程中。但是,由于微型桩先期主要应用于建筑基础工程中,国内外针对其各方面研究也主要侧重于微型桩的竖向承载力,对于微型桩水平承载性能方面的研究有所欠缺。而微型桩在滑坡治理工程中,则主要发挥其水平承载力。目前,对于微型桩在滑坡治理过程中桩身变形破坏模式,以及桩身内力计算等方面的研究还有所欠缺,致使微型桩在
在山区及丘陵地区,为了保护自然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合理利用土地,多采用“挖山填沟”的方式修筑公路,用隧道开挖和路堑爆破产生的土石填筑路堤,因此土石混填高路堤被广泛运用于山区及丘陵地区。本文以某快速通道项目为依托,研究土石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表明其性能与含石量密切相关,含石量适宜的填料可用于高路堤的填筑;同时以该项目所采用的强夯加固施工工艺为基础,结合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探讨了高填方路堤强夯加固作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发展,城镇化发展的速度与日俱增。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城镇化是不可避免的发展道路,但就古镇这种特殊的市镇而言,尚未进行差异化、区别化对待。陈炉古镇是一个历史底蕴丰厚,地域文化特征十分鲜明且未被完全商业化开发的地域特色古镇,能否在设计时对其地域文化景观进行很好的保护、继承与发展就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开发与保护那将是对历史文化遗产极大的
高速公路隧道由于其特殊的构造,很容易发生追尾、撞侧墙等交通事故。研究表明,隧道照明环境会对驾驶人的信息认知造成直接影响,如果隧道照明质量无法满足高速公路运营的需求,将严重影响高速公路隧道内的行车安全性。如何提高隧道照明质量,满足安全运营需求成为高速公路运营单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高速公路隧道提质升级行动为背景,针对秦岭二号隧道等四座隧道,提出了隧道照明系统提质升级方案,该方案包括维护改善、灯具更
科技进步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图像因为易于获取、内容直观、传递的信息量大等优点,成为了信息存储和传递最常用的方式。图像在公开网络传输过程中,有可能会被第三方获取,造成信息泄露。图像加密可以有效地保护图像内容,防止隐私信息被无授权用户窃取。在实际应用中,为了节省空间、提高传输效率,一般对图像进行压缩处理后再存储和传输。JPEG图像编码因其良好的压缩性能和视觉效果,被广泛应用于图像压缩。在此基础上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区域内若干城市呈现出群体化发展趋势,即城市群开始形成。在城市群范围内,城市之间经济要素的频繁流动激发了大量的区域客货运输需求,同时也对交通运输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区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交通需求不断增加的形势下,科学合理的指导城市群城际间客运交通模式的配置,对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交通运输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在公路隧道运营中,为保证良好的空气质量,通风系统的作用至关重要。当前普遍采用的纵向式机械通风,相较于横向式通风,节能效果有了很大提升,但运营电费依然高昂。车辆运行产生的交通风,可补充机械风的通风量,实现节能。在高速公路隧道中,由于交通流、纵坡等因素,带来了双洞空气质量差异,因此利用交通风实现双洞互补通风可作为一种有效的隧道通风节能方式。本文以杭绍台高速公路祥和隧道作为依托工程,利用交通状态聚类分析
根据国家政策的实施,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这也促进了地下轨道交通网的完善。但是,随着地铁修建数量的增大,再加上我国地形地貌复杂,在线路规划时,不可避免的需要穿越河流、湖泊和海洋等富水地层。由于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地下高水压和水源的不断补给,造成了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较大的风险,特别是在砂卵石地层中,因为其具有高渗透性和低粘聚力,易出现涌水和隧道渗漏水等问题。所以,针对富水砂卵石地层中隧道施工的安全性
面对乌鲁木齐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动车拥有量的极速攀升,城区交叉口流量大增,路口繁忙拥堵现象频繁出现。面对多变的人流和车流通行需求,城区各主要路口的信号配时调整不及时、交通组织规划不合理,导致通行秩序及通行效率下降。对于快速发展的乌鲁木齐市,基于现有道路建设情况和交通需求分布情况,利用智能交通的新技术、新手段,应对城市交通管理特别是交通组织及交通信号管理中的各类挑战,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首先,
常规公共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居民出行需求的交通工具之一,同样也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发展战略目标。但如今常规公交因为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导致车辆在运营时集结现象频发,导致乘客的平均出行时间增加,这是目前常规公交的运营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在对公交运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由连续时间车头时距来判别公交运行中的运行状态,可以得到公交车辆在全程运行中的特性,搭建公交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