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从冀南地区临床症状疑似念珠菌病的禽体采集样本235份,按常规方法进行病原分离培养、菌落形态学观察及菌体光镜检查等分离出153个疑似菌株,结合rDNA-ITS间隔序列分析鉴定得到念珠菌125株,其中白色念珠菌72株,光滑念珠菌43株,热带念珠菌10株,其余28株为非念珠菌酵母状真菌。通过引物设计和对不同念珠菌分离株培养物的检测,成功筛选出针对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的种特异引物和它们的共用引物,建立了可用于目标念珠菌种快速检测和诊断的荧光定量PCR技术,敏感性高于常规PCR技术100倍以上。为深入调查和分析致病性念珠菌的流行特征,本研究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ABC分型方法对白色念珠菌分离菌株进行分子分型。结果显示,72个白色念珠菌分离菌株经MLST分为48个新序列型,构成5个独立的groups和10个singletons;经ABC分型得到A型菌株34个,B型菌株15个,C型菌株23个;经卡方独立性检验,分离菌株的MLST和ABC分型之间及其与菌株的地区来源和宿主种类来源都具有显著相关性。为了探究不同来源和序列型的白色念珠菌菌株对鸡的致病性和毒力的差异,本研究以禽白色念珠菌BDK7、RZ-1和BYCSF为代表菌株,采用嗉囊注射和静脉注射两种途径感染鸡,比较不同基因型菌株对鸡致病力的差异。结果显示,三个不同序列型的白色念珠菌对雏鸡均有明显的致病性,但感染途径不同,各菌株表现出的相对致病力也不同,嗉囊接种感染鸡总死亡率9.3%(7/75),显著低于静脉接种组总死亡率61.3%(46/75)。不同基因型菌株的毒力因子及对小鼠的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三个菌株的Sap和PL活性排序分别为RZ-1>BDK7>BYCSF和BYCSF>BDK7>RZ-1,各菌株间蛋白酶活力(Pa)值和磷脂酶活力(Pz)值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对小鼠的致病力强弱顺序为BDK7>RZ-1>BYCSF。综上所述,家禽念珠菌病在冀南地区普遍发生,念珠菌在致病性酵母状真菌中占绝对优势,其中以白色念珠菌为优势种;通过适当的引物设计,采用定量PCR技术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快速、准确、定量地鉴别目标念珠菌种类;通过MLST和ABC分型发现该地区白色念珠菌分离菌株具有高度的遗传多样性;禽白色念珠菌分离株对雏鸡和小鼠具有明显的致病性,但不同基因型菌株和不同感染途径下的致病力有显著的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以为禽类念珠菌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和防治措施等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