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喘息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症状,多数哮喘患者可以追溯到3岁之前的喘息发作。了解5岁以下儿童喘息与哮喘之间的联系是一个最大的挑战,大多数的研究提示该类患儿的下气道感染可造成早期的喘息,这些患者的某些基因位点的多态性与随后的免疫反应相关。人类Clara细胞分泌蛋白10(CC10)基因多态性与哮喘和特应性的易感性相关,近年来有关CC10基因多态性与特应性疾病以及喘息性疾病的相关研究证实,CC10基因是哮喘和特应性疾病的重要候选基因。目的本研究通过对5岁以下喘息患儿CC10基因多态性的研究,探讨CC10基因多态性分布与喘息不同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该实验分为喘息组和对照组,喘息组选取2009年9月至2010年4月我院儿科门诊和病房的反复喘息患儿共120例,均为急性发作期,其中女31例,男89例,年龄6个月至4岁3个月,平均年龄1岁10月。患儿在过去的12个月内至少3次喘息发作或过去6个月内有至少2次喘息发作,排除早产儿或小于胎龄儿和有先天性疾病者。病例入选时仔细询问家族史和过敏史,将喘息组分为喘息Ⅰ组和喘息Ⅱ组,依据为患儿父母或父母一方有哮喘病史者或自身有过敏性疾病者(包括湿疹、变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为特应质高危因素,患儿有高危因素之一者为喘息Ⅰ组,无高危因素者为喘息Ⅱ组。其中喘息Ⅰ组67例(湿疹45例,变应性皮炎4例,过敏性鼻炎5例,父母或父母一方有哮喘病史13例),男46例,女21例,喘息Ⅱ组53例,男38例,女15例。对照组选取同期我院外科近期无感染性疾病史患儿55例,男31例,女24例,年龄11个月至4岁5个月,平均年龄2岁8个月,均排除特应质高危因素,无感染性疾病史。3组患儿均为足月出生,最近2周内无全身或局部激素使用史,无其他免疫调节剂使用史,组间年龄均无统计学差异,均获得家长知情同意。本研究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对120例5岁以下喘息患儿和55例对照组儿童进行CC10基因G38A位点检测,使用ELASA方法对血清CC10、总IgE水平进行检测,同时计算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直接计算各组的等位基因频率,对基因型分布的差异采用四格表的卡方检验,当n≥40且理论频数(T)≥5时用普通卡方检验;当n≥40但1≤T<5时用校正的卡方检验;当n<40或T<1时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基因型及各组间的血清CC10浓度、IgE水平和嗜酸细胞计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法,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喘息组与对照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之间存在差异,其中CC10基因G38A位点基因型频率为:AA0.20, GA0.44, GG0.3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喘息Ⅱ组CC10基因G38A位点基因型频率:AA0.09, GA0.32, GG0.5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喘息Ⅰ组和喘息Ⅱ组CC10基因G38A位点基因型频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喘息Ⅰ组A等位基因频率为0.4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喘息Ⅱ组A等位基因频率为0.2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喘息Ⅰ组和喘息Ⅱ组A等位基因频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2.喘息组和对照组CC10 G38A位点AA基因型CC10浓度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喘息Ⅰ组血清CC10浓度低于喘息Ⅱ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喘息Ⅱ组和对照组间CC10浓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喘息组和对照组CC10 G38A位点AA基因型总IgE和外周血EOS计数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喘息Ⅰ组血清总IgE和外周血EOS计数均高于喘息Ⅱ组和对照组(P均<0.05),喘息Ⅱ组血清总IgE和外周血EOS计数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4.喘息组和对照组的血清CC10浓度、IgE和EOS计数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喘息Ⅰ组CC10浓度较喘息Ⅱ组和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喘息Ⅰ组IgE和EOS计数较喘息Ⅱ组和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具有特应质且携带有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的5岁以下喘息患儿血清CC10浓度最低,而血清总IgE水平和外周血EOS计数升高,该类患儿的气道炎症是以嗜酸球细胞计数为代表的过敏因素在喘息发生中起作用,更易发展成为以后的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