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是泌尿男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多见于成年男性,其发病率较高。大约50%的男性一生中的某个时刻均出现过前列腺炎的症状。CP病因复杂,迁延不愈,复发率高,主要表现为骨盆区域疼痛不适、排尿异常、性功能异常及全身症状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CP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可能的发病原因及机制包括病原体感染、自身免疫异常、物理因素、化学因素、氧化应激、尿液返流、精神心理因素、神经内分泌因素等。CP发病机制多样,目前多采用综合疗法治疗。CP现有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抗生素、α-受体阻滞剂、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植物制剂、中医中药等。其中抗生素主要以喹诺酮类、磺胺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主。磷霉素(fosfomycin, FOM)相对分子质量小,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低,吸收快,渗透性强,分布较广泛,组织浓度在肾脏、膀胱、前列腺内较高。口服磷霉素氨丁三醇散(fosfomycin tromethamine,FT)可以有效的预防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的细菌感染,并减少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使用,使细菌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减少。在经直肠超声引导的前列腺活检中,FOM也可以作为术前预防用药,可以有效预防术后尿路感染。此外,有报道显示口服FOM可以在前列腺组织中达到有效的抑菌浓度。而FOM也成功治疗过耐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大肠埃希菌所致的前列腺脓肿患者。给予1例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引起的前列腺炎患者口服FT也同样获得了满意疗效。白介素6(interleukin 6, IL-6)、白介素8(interleukin 8, IL-8)、肿瘤坏死因子a(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炎症细胞(如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分泌的、具有一定调控功能的生物活性蛋白多肽。它们可以通过自分泌、旁分泌等方式介导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CP患者的前列腺按摩液(expressed prostatic secretion, EPS)中可出现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如IL-1β、TNF-α、IL-6、IL-8、IL-10等细胞因子的异常,且这些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与CP症状及治疗反应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表明细胞因子参与了CP的发生发展,并为CP的免疫治疗奠定一定的基础。目前认为,CP患者体内抗炎与促炎细胞因子水平存在失衡,前列腺的炎症是以细胞因子为中介产生的连锁反应。FOM除了具有直接杀灭细菌的作用,还具有抑制炎症反应、免疫调节等非杀菌作用。因此,本课题旨在利用大肠埃希菌诱导大鼠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hronic bacterial prostatitis,CBP)模型,并探讨FT治疗大鼠CBP的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目的1、给予SD大鼠经尿道注入标准质控菌大肠埃希菌建立大鼠CBP模型,探讨FT对CBP大鼠前列腺组织病理学的影响;2、探讨FT对CBP大鼠前列腺组织内细菌含量的影响;3、探讨FT对CBP大鼠前列腺组织内IL-6、IL-8、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4、通过以上研究,探讨FT治疗大鼠CBP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为临床上治疗CBP奠定实验基础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A组: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B组:模型对照组;C组:阳性对照组(左氧氟沙星组,100 mg/kg/d,30 d);D组:FT低剂量组(200 mg/kg/d,14d);E组:FT低剂量组(200 mg/kg/d,7d);F组:FT高剂量组(300 mg/kg/d,14 d);G组:FT高剂量组(300 mg/kg/d,7d),各组均采用灌胃给药。将SD大鼠称重后,用乙醚麻醉。将提前配置好的细菌悬液0.2ml(细菌浓度1×108细胞/m1)经导管缓慢注入尿道前列腺部,空白对照组以同样方法注入0.2ml无菌生理盐水,全程注意无菌操作。术后常规饲养4周。4周后确认造模成功,按前述方法用药。每组于末次给药后,称量,麻醉后切开腹部,观察前列腺组织外观及粘连情况,于无菌冰冷的生理盐水中剥离前列腺,用滤纸吸干,称重,记录。取部分前列腺,制备前列腺病理组织切片,HE染色后镜下观察前列腺组织病理变化情况;取部分前列腺于无菌条件下制作10%的组织匀浆,采用连续倍比稀释,涂平板菌落计数法计数各组大鼠前列腺组织中的细菌菌落数;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各组大鼠前列腺组织匀浆中IL-6, IL-8,TNF-α表达水平的改变情况。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结果以x±SD表示,多个样本均数比较先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者组间比较使用One-Way ANOVA,方差不齐进行秩和检验,两两比较使用LSD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SD大鼠一般情况共造模大鼠60只,造模成功43只,成功率71.7%。因各种原因共排除大鼠17只。造模后A组(假手术组)大鼠一般状况好,进食、活动正常,毛发有光泽;B组(模型组)大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精神萎靡,懒动,毛发无光泽凌乱,活动减少,喜扎堆。阳性对照组及FT治疗组术后也表现出精神萎靡,懒动,毛发无光泽凌乱,活动减少,喜扎堆,但随着药物使用时间的延长,大鼠状况好转,活动逐渐增多,毛发恢复光泽。2.各组大鼠前列腺情况肉眼观察A组大鼠前列腺色泽淡红、腺体组织质软,有弹性,表面光滑无结节,与周围其他组织无粘连,容易分离。B组大鼠前列腺色泽暗红,欠光泽,质地较硬或有结节,弹性差,个别前列腺有化脓,与周围组织有粘连。其余各组前列腺状况介于A组与B组间。其中C、D、F组及G组前列腺腺体质地较柔软,有光泽,无结节、化脓,有弹性,与周围组织无粘连;E组前列腺腺体与周围组织有部分粘连,偶可触及结节,弹性稍差。3.各组大鼠前列腺组织病理学改变A组大鼠前列腺组织结构完整,腺上皮细胞排列整齐,腺腔内可见较多染色为粉红色的分泌物,间质未见水肿,有少量纤维组织,偶见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B组大鼠前列腺腺腔狭窄,部分腺腔萎缩、闭塞,腺上皮细胞有不同程度的破坏,腺腔内分泌物明显减少,间质内可见大量纤维组织增生,腺泡腔内及组织间隙内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C组大鼠前列腺腺腔结构基本完整,未见基底膜破坏,间质内纤维组织少量增生,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D组大鼠前列腺腺腔结构较完整,未见明显破坏,间质内可见少量纤维组织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E组大鼠前列腺局部组织结构未见破坏,间质及腺腔有中等量的纤维组织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F组大鼠前列腺腺腔结构较完整,未见基底膜破坏,间质内纤维组织少量增生,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G组大鼠前列腺腺腔结构基本完整,未见基底膜破坏,间质内偶见纤维组织少量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4.各组大鼠前列腺组织中菌落计数情况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计数前列腺组织中的细菌含量,每块组织按1g计算,求出样品细菌总数,记为CFU/g,取对数值,实验结果显示:与B组(模型组6.44±0.71)菌落计数相比,各组(C组2.77±0.84;D组2.97±0.73:E组3.20±0.62;F组2.75±0.85;G组3.02±1.06)菌落计数均显著减少(P<0.01);与C组(阳性对照组)菌落计数相比,E组菌落计数显著增多(P<0.01),其他各治疗组菌落计数与C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5.各组大鼠前列腺组织中IL-6、IL-8、TNF-α含量改变情况ELISA测定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前列腺组织匀浆中的IL-6、IL-8、TNF-α含量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前列腺组织匀浆中的IL-8、TNF-α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各治疗组大鼠前列腺组织匀浆的IL-6、IL-8、TNF-α含量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大鼠前列腺组织匀浆中的IL-6的表达量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0.05),其余治疗组及阳性对照组前列腺组织匀浆中的IL-6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较模型组均有下降趋势。结论1、采用经尿道插入PE10导管(插入深度约2.5 cm),并缓慢注入标准质控菌大肠埃希菌(浓度约1×108细胞/ml,0.2 m1)至尿道前列腺部,4周后大鼠CBP模型成功建立;2、FT通过直接抑制前列腺内细菌,可以达到治疗大鼠CBP的目的;3、FT通过抑制炎症反应等非杀菌作用抑制IL-6、IL-8、TNF-α的表达,减轻前列腺组织的炎症反应,修复破坏的组织结构,达到治疗大鼠CBP的目的,为临床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4、综上所述,FT通过清除CBP大鼠前列腺内的细菌、直接抑制前列腺内细胞因子(TNF-α、IL-8、IL-6)的表达以及可能通过减少细菌脂多糖对前列腺内炎症细胞的刺激作用以达到治疗CBP的目的,有可能成为治疗CBP大鼠的一个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