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鲑科鱼是一类具有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的深海鱼类,味道鲜美可口,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目前,我国鲑科鱼类产品多依靠进口,需要经过多次转运之后才能到达商品销售地,而我国的市售鲑科鱼类食品标签规范性较差,仅以“三文鱼”作为商品标识,无法获知产品的具体物种信息。此外,鲑科鱼的深加工制品,因已丧失其鱼肉的原始形态,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存在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等掺杂掺假现象,极大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因此,亟需开发可靠、灵敏的鉴别方法以验证商品标签符合性。本研究旨在建立一整套完备的食品中鲑科鱼类物种成分鉴别方法,主要结果如下:(1)鲑科鱼产品DNA提取方法研究针对不同加工类型的鲑科鱼产品,比较了不同DNA提取方法的提取浓度和纯度,确定了最佳DNA提取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样品DNA提取方面,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法对冰鲜、冰冻等未加工样品的DNA提取效果更好,NucleoSpin Food试剂盒法更适用于烟熏、罐头、鱼松等加工制品DNA提取。(2)基于Sanger测序的DNA条形码技术鲑科鱼物种鉴别研究针对单一物种组成样品,选择COI长条形码(658 bp)和16S rRNA微条形码(255 bp)作为分子标记,经PCR扩增后,对纯化的扩增产物进行Sanger测序,测序结果经序列拼接后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BLAST比对获得物种序列信息。研究发现所有鱼类样品的两个扩增区间同Genbank数据库的序列覆盖度均在97%以上,且单独以COI或16S rRNA为靶标均能准确获得物种信息,测序成功率达100%。但就物种序列的最高匹配度而言,部分16S rRNA的序列鉴定结果≤COI序列鉴定结果,由此建立了以COI为主要靶标,16S rRNA为辅助靶标的基于Sanger测序的DNA条形码技术。(3)基于高通量测序的DNA条形码技术鲑科鱼类混合样品鉴别研究以鲑科鱼类混合样品为研究对象,16S rRNA微条形码为分子标记,建立基于高通量测序的DNA条形码技术,结合测序通量、测序结果准确性和检测灵敏度等评估该技术在混合物种鉴定中的可行性。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基于16S rRNA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可准确检测出混合样品中包含的全部物种,测序通量高、准确性好,并可检测出低至1%含量的物种。(4)市售样品的分析将本研究建立的DNA条形码技术应用于32份市售鲑科鱼类食品的物种鉴别,针对不同的食品类型选择合适的测序方法,并对市售鲑科鱼食品标签的准确性进行初步研判。共在17份(53.13%)鲑科鱼加工制品中检出标签中未标识的物种,即存在不同程度的掺杂掺假现象。本研究建立的DNA条形码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各类型鲑科鱼食品的物种鉴别,为鲑科鱼食品的市场监管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