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模糊理论诞生的时间比较晚,但人们对客观世界中模糊现象的认识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几世纪。本文谈的主要是现代的模糊语言理论问题。 本文是在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在前人的观点的指引下进行系统构思并紧密结合语用学、认知语言学等学科知识的基础上,以动态的言语交际为主线进行探究并最终完成的。 模糊语言研究是语言学中的一个崭新的领域。要理解模糊语言,首先要了解语言的模糊性。模糊性指对象范围边界不清晰、不确定这一属性,具体地说,模糊性是一种不确定性,它是以事物的性质或类属边界是否清晰为判断依据的。模糊性是客观事物的一种属性,而“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又是对客观世界间接概括的反映。因此,运用语用学理论分析模糊语言有助于深化我们对客观世界的了解,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模糊语言的语用价值,从而有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语用能力。 本篇论文就是要应用语用学理论来探析模糊语言。论文结合目前为止所形成的模糊语言理论来界说模糊语言的定义;分析模糊语言产生的原因;探析模糊语言的主要表达方式和主要使用领域;说明模糊语言存在的客观性、合理性和普遍性。再对模糊语言的语用价值进行分析,提出了驾驭模糊语言的语用对策,以达到正确理解和恰当使用模糊语言的目的。 因此,本文是在语旨、语效和语境等多参数视野下进行的动态考察。努力探寻模糊语言的语用价值,这对模糊语言的研究也许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