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研究近现代史上的乡村社会问题以为今鉴,成为了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在引起近代乡村社会嬗变的诸多原因之中,口岸开放可以说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它为乡村社会引入(近)现代化的因素,并激活了乡村社会中的许多潜在因素,从而促成乡村地区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诸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广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毗邻香港、澳门等地区和东南亚诸国,省内物产资源十分丰富,而且是个多民族聚居区,世代生活着汉、壮、瑶、苗、侗和仫佬等民族。综合研究口岸开放给该区域尤其是域内乡村所带来的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和城乡关系等方面变化,发掘出有益的经验教训以资今用,其现实意义甚为重大。从1876年到1906年,在今天的广西境内先后开放了北海(时属广东)、龙州、梧州和南宁四个口岸。广西四关开放是晚清政府屈辱外交的结果,但也是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的客观要求。口岸开放不但使得广西与沿海市场接轨,而且与国际市场接轨,这些都促进它们迅速崛起而成为广西的区域经济辐射中心,发挥着施坚雅所说的“地方级城市”的作用。在开放四埠的经济辐射作用影响之下,下一级“中心地”——圩镇也在广西各地兴起。由口岸城市和圩镇组合成的市场网络作用之下,乡村地区市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育,这突出地表现在农民的生产生活全面地与市场发生联系、农民对市场的依赖日益明显之上。广西贸易市场新格局的出现,激活了乡村各种潜在的经济因素,加快了乡村经济产业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这主要表现在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加深、农产品加工业的兴起和进口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之上。乡村经济产业多元化导致了农民谋生就业的多样性,“亦农亦商”、“舍农从商”、“亦农从工”、“舍农从工”、“闯南洋”以及货运挑夫等等都为农民谋生就业提供多种选择。农民职业变化又导致了他们收入结构的改变以及劳力角色和时间的调整分配,并进而改善了农村家庭经济和缓解了农民就业压力。开埠之后城乡之间、乡村之间以及民族之间的经济往来日益频繁,进而促进了乡村思想观念和文化现象变迁,这主要表现在传统宗族制度和观念的弱化、商品经济意识的提高、重教风尚的焕发、农业科技的传播以及语言、戏曲和民居文化的交融与进步之上。乡村思想观念和文化现象属于“草根文化”的范畴,由于它们更大众化,更贴近社会生活,故而它们的交融、进步与完善昭示着整个社会尤其是底层社会的文明开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