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渤海国釉陶是公元8世纪出现在渤海国的一类铅釉陶,其釉色单一,时而多彩,器物类型和制作工艺与中原地区的唐三彩较为类似,故有时也称为渤海国三彩。目前在渤海国本地并没有发现烧造这类釉陶器的窑址,且这类釉陶与唐三彩在造型、釉色和制作方式相似,所以学术界常常将它们与中原唐三彩作比较。渤海国作为唐代的少数民族政权之一,自建立以来就一直与唐朝保持着文化经济的交流。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渤海国釉陶是本地生产还是来自唐朝的产品,一直是学术界关心的重要问题。笔者采集了渤海国上京城和中京城的釉陶日用器和建筑构件样品;为了对比分析,笔者采集了唐巩义黄冶窑和铜川黄堡窑的唐三彩日用器以及唐长安城大明宫太液池、三清殿、唐长安城西明寺和洛阳城白居易故居、洛阳城宫城上阳宫、洛阳城宫城九州池遗址的釉陶建筑构件和日用器样品。笔者依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科技考古实验室分析了这些样品的胎、釉成分和铅同位素。此外,笔者收录了唐醴泉坊窑唐三彩日用器样品、渤海国克拉斯基诺城的日用器和一些渤海国上京城釉陶建筑构件的分析数据。在此基础上,笔者将渤海国铅釉陶分为日用器和建筑构件两类,从胎体原料来源、配釉工艺以及铅同位素三个方面讨论了渤海国釉陶的工艺和产地。从胎体成分分析看,渤海国釉陶建筑构件与唐釉陶建筑构件的胎料来源不同。唐釉陶建筑构件胎多用高岭土,但产自醴泉坊窑的釉陶建筑构件胎采用本地高铁或高钙粘土。而渤海国釉陶建筑构件用高铁易熔类粘土。渤海国上京城和中京城釉陶建筑构件的原料来源也存在一定差别。唐黄冶窑、黄堡窑唐三彩日用器胎使用高岭土,醴泉坊窑唐三彩日用器胎使用本地高铁或高钙类粘土。渤海国釉陶日用器多采用高铝高铁的粘土,但是克拉斯基诺城部分日用器的胎料为高铝低铁的高岭土。渤海国的都城很可能都拥有自己的窑址,可以大规模生产建筑构件,但是日用器这类对工艺技术要求较高的器物很可能是某些专门的窑场采用特定的原料生产的。从配釉工艺来看,渤海国釉陶的配釉工艺可能效仿了唐釉陶,唐釉陶多为铅硅化合物加入高岭土及着色剂的配釉工艺,而渤海国的釉陶日用器和建筑构件两类样品的配釉工艺有所不同。渤海国釉陶建筑构件的配釉工艺为粘土加入铅粉,但是上京城和中京城的釉陶建筑构件的成分比例并不统一。上京城釉陶建筑构件加入了高含量的铅元素,而中京城加入了高含量的硅元素。渤海国上京城和中京城的釉陶建筑构件绿釉由Fe元素参与显色,Fe元素来自于渤海国本地的高铁易熔粘土。同时,渤海国建筑构件中釉层成分中,还含有CuO,通过两城址的建筑构件黄绿釉色来看,CuO也起到了部分着色作用。渤海国釉陶日用器的配比方式与釉陶建筑构件不同,不同城址间日用器的配比方式也不相同。渤海国上京城绿釉日用器的配釉工艺为铅硅化合物加入本地粘土(粘土中自带着Fe元素显色),而克拉斯基诺城绿釉日用器的配釉工艺存在两种方式,胎料为本地高铝高铁粘土且釉层Al2O3含量低于24%的样品的配釉工艺为铅硅化合物加入本地粘土及着色剂(Fe2O3或CuO),而胎料与中原唐三彩类似且Al2O3含量高于24%的样品的配釉工艺为铅硅化合物加入高岭土及着色剂(Fe203或CuO)。釉层Al2O3含量高于24%的克拉斯基诺三彩日用器褐釉为铅硅化合物加入高岭土及着色剂的配釉工艺,着色剂Fe2O3为含铁量较高的铁氧化物。从铅同位素比值来看,渤海国釉料来源广泛。上京城釉陶日用器和建筑构件的铅料很可能来自于巩义黄冶窑,也有可能来自黄堡窑。中京城釉陶建筑构件的铅料来自于日本。克拉斯基诺城的釉陶日用器的铅料具有多源性,部分铅料来自于日本,部分铅料的来源与黄冶窑一致,部分铅料的来源与黄堡窑一致。由此说明,渤海国可能没有生产铅釉的原料,据此可以推测,渤海国的铅料都是通过贸易获得的。总体来说,渤海国应该存在生产铅釉陶的技术。渤海国釉陶的胎体原料采用本地的高铁易熔类粘土或者高铁高铝类粘土,釉料的配釉工艺可能效仿了唐釉陶,铅料来自于中原地区或者日本,最后在本地加工形成渤海国釉陶。同时,在分析渤海国和唐朝釉陶的铅同位素时,还发现了一些高放射成因铅,为寻找中国商代青铜器的高放射性成因铅的矿料来源增添了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