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的国民经济收入水平已经在规模上达到一定高度,随着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国内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人口红利、环境红利等因素的消耗殆尽,我国经济的发展进入了一种发展“新常态”,即经济增速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新常态”下,产业结构失调、产能过剩、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不断突出等问题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借助相关政策措施的同时又不能以浪费资源和产生新的问题矛盾为代价。城镇化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系统性工程,涉及到经济、文化、人文、人口、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我国目前的城镇化虽然在指标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实际的城镇化质量却不尽人意。作为实现“全面小康”愿景的必经之路,改善城镇化质量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可忽视和轻视的问题,也为解决我国目前“新常态”下存在的问题提供了良好契机。本文由五个章节构成。第一章主要表明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意义;第二章首先归纳总结了中国的城镇化演进历程及目前的城镇化现状,包括城镇化的内涵、演进特征。在此基础上,第三章探讨了我国“新常态”下由于公共财政制度困境导致的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探讨了公共资源分配问题、制度问题和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第四章结合目前的经济实行和“新常态”的大背景,分析了我国在“新常态”推进城镇化发展的环境并探讨了其发展趋势。最后第五章从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出发点,分析总结“新常态”下我国公共财政在城镇化过程中的定位思考以及针对目前城镇化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契合城镇化发展的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建议。在论文中,作者通过对国内外城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及特征的总结,探究了我国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创新地以突破目前“新常态”瓶颈为出发点,对“新常态”下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方向以及城镇化与我国公共财政政策现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重点讨论了如何从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和收支结构及规模调整等方面着力,促进我国城镇化发展,同时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