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日双边贸易快速发展,两国贸易额从1980年的92亿美元发展到2008年的2668亿美元,伴随着贸易量的扩张,两国贸易商品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工业制成品比重已经超越初级产品,在两国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与此同时,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一直处于不断变动之中,并且在1994年汇率制度改革前后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中日两国贸易商品结构发展产生的影响,正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汇率非中性理论,从资源配置角度,探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中日贸易商品结构产生的影响,并为进一步研究中日贸易商品结构发展趋势提供参考。论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简要说明选题背景、意义、相关概念、创新点和不足。第二部分为汇率对贸易影响的理论回顾和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理论回顾主要是介绍几种较为成熟的有关汇率对贸易影响的理论,文献综述包括外文和中文文献两部分,主要对国内外学者就汇率对贸易影响的已有文献进行总结评述,并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和评述,指出本文的主要研究方向。第三部是本文的主体,首先阐述汇率非中性论,作为下文分析的理论起点,而后从资源配置的角度,经分析得出汇率对于贸易商品结构影响的动因是不同产品生产成本中进口投入品所占比重不同,汇率变动通过改变不同产品的相对成本影响它们的市场价格,最终通过价格机制引导资源重新配置,引发生产结构和贸易结构的变化。然后,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趋势以及中日总体贸易和分类产品贸易结构的演变情况,分析认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在1994年之前的持续贬值,促进了中日贸易商品结构从以初级产品为主向以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过渡,1994年之后的平稳升值又在推动两国贸易商品结构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向资本密集型产品升级。本文第四部分将中日间贸易商品按照SITC标准划分为九大类,构建计量模型,通过计算这九类产品的进出口价格弹性,定量分析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中日贸易商品结构的影响程度。第五部分在总结并得出本文结论的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