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的主题是11家媒体官微的同性恋话语建构情况。首先,研究在理论上进行了两点创新:一是引入话语的概念,将并不属于规范新闻文本的微博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媒体官微的同性恋文本在语言结构上的特征,通过形式上的解剖揭示了话语实践的社会意义;二是结合罗兰·巴特的文本理论,将评论、点赞、转发等表示文本互动的指标纳入结构分析的框架当中,探讨了结构性语义在互动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其次,本研究以传播学内容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对样本文本进行结构性的解析,在空间和时间两个基本维度上进行。在空间维度,首先从年份、媒体、发生地三个方面描述了符号分布的总体概貌,接着,从文本和人物两个次级维度解析了话语建构的媒体框架和偏向性分布,最后将用户反馈指标纳入分析框架,探讨了用户解读与媒体话语实践间的结构性异同。在时间维度,将文本语料分为三个阶段,通过对每一阶段排名前30位的实词进行统计,解析语用结构和语用偏向性的历时性变迁与社会语境的关系。与传统媒体和网页媒体相比,媒体官微对同性恋群体的话语建构在形式上更加自由,包括运用动态图片、网络流行语、表情包等表达包容态度,也更加注重国内事件的传播。但在结构性语义上仍偏向保守,表现出一些特定的偏见,此群体仍不可避免地被消费和曲解,同性恋者与主流群体的差异被放大,共有的平凡与伟大却很少被触及。微博用户一边乐于围观被戏谑的同性恋者,一边对同性恋群体的维权行为表现出支持。虽然媒体官微已经在2014年完成了话语冲突性、矛盾性的降低和引导性、建设性话语的增加,但仍难以形成真实、有力量的话语,这与微博平台的传播特点有关,也缘于相对保守的社会语境。为了改善媒体官微的同性恋话语质量,媒体应着力提高原创话语的占比,将普通同性恋者的境遇、生活状况呈现出来,提升话语的切实可感性;应选择更多具有专业背景的采编者,增加解释性内容,提高话语的专业性;要尽量避免话语娱乐化,甚至着重构建共性话语,建设情感共同体,让更多同性恋者以平等的身份自主发声;应以延伸的视角提升话语的深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