羟胺强化电极曝气电芬顿体系降解DMP效能与机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mn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电芬顿高级氧化技术中,电化学阴极还原O2和Fe3+可以连续产生H2O2和Fe2+,然后H2O2与Fe2+反应生成强氧化性物种(·O H),从而快速氧化降解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然而,传统溶液曝气(Solution Aeration,SA)模式因O2传质效率低导致的H2O2产量低以及Fe3+/Fe2+循环慢、有效pH范围窄等缺点限制了电芬顿技术的实际应用。针对此,本论文提出一种将气体直接通入碳纤维电极内部的新型曝气方式,即电极曝气(Electrode Aeration,EA)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增强铁循环的EA电芬顿体系和羟胺强化EA电芬顿体系。此外,以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为目标污染物评价了EA电芬顿体系和羟胺强化EA电芬顿体系在降解难降解有机物方面的效能。本课题使用石墨毡构建EA模式进行电催化生成H2O2。对比考察了石墨毡使用EA模式和SA模式在不同氧气通量、不同电流密度、不同溶液pH条件下电催化氧还原生成H2O2的效能。此外,利用循环伏安扫描和线性伏安扫描研究了不同曝气模式的氧还原性能和传质效率。结果表明:当氧气通量和电流密度分别为600 m L/min和17.6 m A/m3时,EA模式在溶液pH=3.0-10.0范围内的H2O2产量为152-169 mg/L,在pH=11.0条件下的H2O2产量为126 mg/L;而SA模式在pH=3.0条件下的H2O2产量为113 mg/L,在pH=4.0-11.0条件下的H2O2产量为30-51 mg/L,EA模式的H2O2产量远高于SA模式。另外,EA模式的氧还原峰电流强度和传质速率分别是SA模式的2.2倍和5.4倍。基于EA模式构建了EA电芬顿体系,并以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为目标污染物,对比考察了EA电芬顿和SA电芬顿的降解效能。研究结果表明:EA电芬顿体系展现出良好的DMP降解效能。在pH=3.0时,EA电芬顿体系对200 mg/L DMP的降解率及其溶液TOC去除率分别比SA电芬顿体系高出50.0%和55.4%。在pH=4.0和5.5时,EA电芬顿对20-50 mg/L DMP的降解率及其溶液TOC去除率分别比SA电芬顿体系高出36.4%-56.1%和9.4%-35.7%。EA电芬顿体系增强的降解效能归因于EA增强了O2和溶液的传质,为电催化生成H2O2提供了充足的活性位点,并促进了Fe3+/Fe2+循环,从而增加了·OH含量。EA模式可以在低的氧气通量下原位收集铁泥,在大的空气通量下将铁泥吹脱出来重复使用,此过程可以再生石墨毡电极并且避免铁泥的后续处理。另外,通过补充少量的铁盐(原始投加量的1/5)可以得到经济有效的EA电芬顿工艺。在多次使用过程中,EA体系的DMP降解效率逐渐提高可归因于石墨毡电极亲水性和含氧官能团增加,而SA体系中DMP的去除率降低是铁泥沉积引起的电极中毒所致。基于EA电芬顿体系,构建了羟胺强化EA电芬顿体系,并对比研究了(SA和EA)电芬顿体系及羟胺强化(SA和EA)电芬顿体系在不同Fe2+浓度、不同羟胺浓度、不同溶液pH及不同DMP浓度条件下的DMP降解效能。研究结果表明:投加羟胺可以显著强化(SA和EA)电芬顿氧化降解DMP的效能,且羟胺强化EA电芬顿体系的DMP降解效能远高于羟胺强化SA电芬顿体系。即使是在低浓度Fe2+,或高pH值,亦或低浓度羟胺条件下,羟胺强化EA电芬顿体系对DMP的降解效能仍然高于羟胺强化SA电芬顿体系在高浓度Fe2+,或低pH值,亦或高浓度羟胺条件下的降解效能。此外,相较于羟胺强化SA体系,羟胺强化EA电芬顿体系有效地拓宽了体系的pH应用范围,并随着DMP浓度的升高(5-50 mg/L)展现出更高的降解速率。此外,还考察了水体环境因素对羟胺强化EA电芬顿降解DMP的影响及其他常见还原剂(维生素C、Na HSO3、Na NO2和Na2S2O3)强化电芬顿的效能。水中常见无机阳离子(NH4+、Mg2+、Ca2+和K+)和NO3-阴离子对DMP降解效率没有影响;水中存在Cl-对DMP降解具有一定抑制作用,而PO43-则表现出促进作用;常见有机物和腐殖酸则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自来水和江水对羟胺强化EA电芬顿体系的降解效能没有影响,地下水表现出轻微的抑制作用(影响<5%),表明羟胺强化EA电芬顿体系具有一定抗水体背景冲击负荷的能力。其他常见还原剂中,维生素C可以轻微提高SA/EA电芬顿体系的降解效能,其他还原剂则表现出抑制作用。最后,论文探究了羟胺强化EA电芬顿体系氧化降解DMP的机制。实验结果表明:投加羟胺促进了体系内Fe3+/Fe2+的循环,对电产H2O2没有影响。EA模式和羟胺加速Fe3+/Fe2+循环的耦合作用更有效地催化了EA体系内高浓度的H2O2分解为·O H,从而增强了DMP降解。另外,羟胺强化SA电芬顿体系中羟胺的主要转化产物为N2O和NO3-,而羟胺强化EA电芬顿体系中羟胺的主要转化产物为N2,这主要归因于EA模式和羟胺加速Fe3+/Fe2+循环的耦合作用,说明EA模式可以更好的控制水体中氮含量。
其他文献
地球静止轨道(Geostationary Orbit,GEO)卫星具有对地覆盖区域广、星下点轨迹固定等特殊性质,在通信、导航、气象、对地观测、军事预警等民用和军用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然而,失效卫星、火箭上面级、空间碎片等不受控目标占据了大量GEO轨道资源,对在轨航天器的安全运行构成严重威胁。为保证空间资产的安全,空间编目、燃料加注、轨道清理等在轨服务类项目得到了各航天大国的高度重视。由于GEO目标卫
随着第三代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第三代测序数据在基因组组装、结构变异检测、全长转录本识别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序列比对作为第三代测序数据分析工作流程中最基础、最关键的步骤,一直都是当今生物信息学领域最重要的计算机科学问题之一。面对日益增长的海量测序数据,现有第三代测序数据比对工具在比对速度、准确性和敏感性等方面已经无法满足各类分析工作的比对需求,成为了阻碍基因组科学领域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全
圆环板类高速旋转机械如高铁车轮、齿轮、汽轮机转子等近年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这些机械在运行过程中受到机械、气动、温度场甚至磁场等多种外载荷的单独或者综合作用,会产生由横向振动引发的噪声。强烈的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以及交通工具的乘坐舒适性。然而现有关于旋转圆环板类构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稳定性问题,而对于其振动噪声问题研究较少,因此,开展针对旋转圆环板类构件的振动噪声问题研究
作为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分布式协同控制近年来吸引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其原因在于,数据样本往往分散在大规模的网络中,而分布式控制能很好地胜任这种网络结构。在分布式框架下,个体通过利用本地数据以及与其邻居进行信息交互来做出决策,从而使整个网络实现特定的目标。因此,分布式算法与传统的集中式控制算法相比具有很多优势,包括更低的成本、更高的灵活度、更强的鲁棒性、更好的可拓展性等等。很多实际问题
微电网为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并网发电及消纳利用提供了灵活有效的途径,也为配电网的运行和调控提供友好接口。微电网并网使得传统面向负荷调控的无源配电网向面向多微电网的有源智能配电系统迈进。多微网高渗透发展态势必然导致未来智能配电系统在调控对象类型多样化、调控时空维度扩大化、调控目标多元化等方面产生巨大变革,出现了物理层面的潮流管控和经济层面的配电市场建设等科学技术问题。现有配电网被动式调控机制逐渐显现出
单层网壳作为空间结构典型的结构形式,具有受力合理、经济性好、造型灵活多样等优点,常常作为地标类建筑。由于其较好的综合抗震能力,此类结构一直是地震灾害发生后人民群众和救灾人员的临时避难场所,然而一些空间网格结构在地震中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损毁甚至倒塌,其经济及社会影响十分巨大。装配式节点因其施工效率高、质量高及节能环保等优点逐渐在各类建筑中广泛应用。但在以往的抗震设计中,装配式节点一般被简化为铰接节点
Ti Al合金作为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高温结构材料,具有质轻、比强度和比刚度高、服役温度下耐氧化能力较强等优点,在航空航天发动机涡轮叶片、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系统、汽车和坦克增压涡轮叶片方面拥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Ti Al合金的室温塑性较低(经过变形后Ti Al合金室温塑性也很难超过2%),而且Ti Al合金在变形温度下变形抗力大、氧化严重、变形不均匀和苛刻的加工窗口,均给后续的变形、机械加工、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基于电极/电解液界面电化学过程,介于传统物理电容器与二次电池之间的新型储能器件,在大功率设备、电动汽车、微型智能电子设备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如何在提高超级电容器能量密度的同时不牺牲其功率密度和循环寿命,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CoFe2O4基化合物为研究对象,首先以提高电极材料的比容量为目标,通过形成多孔结构和对产物形貌的调控实现电极材料性能的最优化,制备了高比容量
温度是重要的热力学参数,在工业生产、科学研究、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生物医学方面都是必不可少的监测参数。稀土发光的荧光强度比(Fluorescence Intensity Ratio,简称FIR)型温度传感器以其测温灵敏度高、空间分辨率高的优势成为温度传感领域的研究热点。FIR温度传感技术具有非接触式温度测量的特点,可以实现对等离子体、细胞/生物组织内的高精度、高灵敏单点温度测量及成像,因此开展FIR测
高超声速远程滑翔飞行器具有飞行速度快、飞行空域广、飞行环境复杂的特点。一方面,为对抗日臻完善的导弹防御系统,高超声速远程滑翔飞行器需要具有对威胁区和拦截网进行规避、对拦截弹和探测网有效突防以及为满足制导或侦察需要经由特定区域等能力,同时,面对瞬息万变的战场态势,飞行器任务规划及弹道规划的时空复杂度急剧增加,对弹道规划与制导提出更高要求。本文针对滑翔飞行器再入中段和末段飞行过程中的气动参数辨识、滑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