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957年由Pietrogrande和Mastonmarino报道了第一例由糖皮质激素引起的股骨头缺血坏死(avas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NFH)的病例,其后关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femoral head necrosis.SIFHN)的病例报道逐渐增多,也日益受到关注。近年来,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病率不断增加,其已成为一种临床常见病。由于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案,常常引起病情进行性加重,约有半数累及双侧股骨头。对使用激素的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性用药,降低ANFH的发病率是近年研究的热点。对于已经诊断为ANFH的患者来说,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延缓ANFH的进展至关重要。本实验应用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磷酸钠,dexamethasone sodium phosphate.DEX)制备家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应用二磷酸盐类药物在家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过程中,探讨二磷酸盐类药物对SIFHN干预作用及影响SIFHN病程进展作用方法:12~18周龄新西兰大白兔64只,雌雄不限,体重2.5±0.6kg,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Group A):16只。单纯激素组(Group B):16只。实验组(Group C)分为2组:实验组1(Group C1):16只,阿伦磷酸钠(Alendronate Sodium.AS)口服5mg/天;实验组2(Group C2):16只,使用地塞米松2周后,口服阿伦磷酸钠5mg/天。各组动物均以标准饲料及草料喂养,除A组外,B、C1、C2组均以DEX 2.5mg/kg每天臀部肌肉注射,共12周。每组均予青霉素20万u/只,肌肉注射,2次/周,防止感染。分别于4、6、8、12周处死每组兔子各4只,处死前均检查血甘油三酯及股骨头X线摄片,处死后每组取2个股骨头做HE染色,标本行光学电镜观察,余下的每组6个股骨头进行生物力学实验测定。实验所得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应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和方差不齐者采用非参数检验进行分析处理(α=0.05)。结果:①甘油三脂,实验中12周时单纯激素组(B)较空白对照组(A)血脂显著增高(P<0.05)。同期上述指标实验组(C)较空白对照组(A)也显著增高(P<0.05),B、C1和C2组间则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X线,单纯激素组(B)在兔使用DEX4周后X线表现为双侧股骨头区骨质疏松,皮质薄,骨小梁模糊,致12周可出现不同程度软骨面塌陷,骨小梁分辨不清。实验组2(C2)从实验后4周起X线均可见不同程度骨质疏松,可少许点状透亮影;8周时未发现明显硬化带形成及软骨面、关节间隙形态学上改变;12周时股骨头骨质疏松较8周时加重,但未出现软骨面的塌陷。实验组1(C1)4周时X线改变不明显;12周时骨小梁模糊不清,未见关节面塌陷。③光镜观察,12周时HE染色单纯激素组(B)出现骨细胞坏死,表现为核固缩,核溶解,及破裂。骨陷窝空泡程度高,同时软骨下骨板菲薄,连续性中断,骨髓区变化主要为大片髓组织变性、溶解、坏死,血管管腔变窄,内可见脂肪栓子及血栓形成。实验组1(C1)股骨头软骨层变薄,软骨下骨小梁稍显稀疏,骨陷窝空泡无明显变化,软骨下区骨板连续,未见明显大片骨坏死。实验组2(C2)骨陷窝空泡、骨小梁稀疏程度介于单纯激素组(B)和实验组1(C1)之间。④生物力学实验,12周时单纯激素组(B)股骨头最大压缩力较空白对照组(A)明显降低;实验组1(C1)股骨头最大压缩力高于单纯激素组(B)但低于空白对照组(A),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1(C1)和实验组2(C2)之间统计学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地塞米松磷酸钠能在兔体内成功造成股骨头坏死模型,二磷酸盐类药物阿伦磷酸钠能有效干预股骨头坏死发病率和病程进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破骨细胞活性,影响骨吸收,减少骨质疏松达到延缓SIFHN发生和病程进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