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清肠化湿、益气健脾法序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通过动物实验观察清肠化湿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结肠组织PPAR-γ、NF-κB表达的调控,探讨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临床部分:采用随机阳性药物对照方法研究,将60例经肠镜检查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及中医辨证为湿热内蕴证的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活动期予清肠化湿方口服结合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病情缓解并维持治疗1周后予以扶正清肠方巩固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治疗,疗程共6个月。疗程结束后进行治疗前后中医证侯、结肠黏膜改善情况、症状消失率及缓解率比较。实验部分:采用TNBS法制备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清肠化湿方组,巴柳氮组,各治疗组连续给药14天后,观察各组大鼠体重变化、结肠黏膜大体形态及结肠黏膜组织的改善情况,采用RT-PCR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PPAR-γ、NF-κB p65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临床部分: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6.7%,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主要症状(腹泻、脓血便及腹痛)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次要症状(腹胀、里急后重及乏力)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而肛门灼热、纳呆的两组疗效比较无差别(P>0.05)。治疗组改善结肠黏膜病变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主要症状(腹泻、脓血便、腹痛)消失率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缓解率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研究:清肠化湿方组结肠组织PPAR-γmRNA的表达高于模型组,NF-κB p65 mRNA的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但未恢复至正常水平(P<0.05)。结论采用清肠化湿、益气健脾法序贯治疗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尤其在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结肠黏膜病变及维持缓解方面。结合实验研究推测清肠化湿方治疗活动期UC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PPAR-γ、抑制NF-κB的表达,从而抑制炎症反应及调节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