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基于江西省2012-2018年人间布病监测资料,掌握江西省2012-2018年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规律,同时对2017-2019年间监测获得的布鲁氏菌株进行遗传特征分析,通过基因分型和聚类分析掌握我省的优势菌种和基因型,为今后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通过中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按报告地区、发病日期进行统计),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江西省人间布鲁氏菌病例(包括临床诊断及实验室确诊病例)和按性别、年份和年龄分布的常住人口信息。对2012~2018年江西省布鲁氏菌病人间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描述该时期布鲁氏菌病的流行概况、地区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情况。(2)通过病例监测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疑似病例及监测对象的静脉血标本,运用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16)技术分析进行布鲁氏菌分离株的分型鉴定和聚类分析,结合现场流行病学,进行全省范围内的分子流行病学溯源调查。结果:(1)江西省2012-2018年共报告布病331例,发病率在0.02/10万~0.2/10万之间,无死亡病例。发病时间集中在5~9月份,全年只有2月份发病数最少。7年间病例分布在全省11个地级市74个县区,主要集中在赣中北部。报告病例数前三的地级市为南昌市、上饶市、九江市和抚州市,报告病例数前三的县(区)为新建县、渝水区、南昌县。病例中男性244例,女性87例,男性年均发病率高于女性;年龄集中在40~64岁年龄组,最小1岁,最大79岁;职业主要以农牧民、养殖户等职业人群为主,职业分布动态特征显示非职业人群的占比由2015年的30%增长至2016年的63.4%。(2)2012-2018年年间共报告布病疫情11起,波及3041人,发病22人,罹患率为0.72%。其中南昌市5起,赣州市、萍乡市、上饶市、鹰潭市、吉安市、景德镇市各1起。覆盖11个乡镇(街道),乡镇8起,街(区)道3起。媒介动植物传播6起,生活接触3起,原因不明1起,其他原因1起(3)江西省自2012年首次在新余市开展重点人群布病血清学监测工作以来,共采集血清样本7160份,经SAT实验复核阳性95份,阳性率1.33%。其中2014年阳性率(4.41%)最高。自2013年全面开展布病病原学监测,2013-2017年间共从193例病例血液中分离出布病菌株62株,经鉴定羊种58株(其中羊I4株,羊III 54株)猪I 4株。(4)两株菌因扩增产物结果不全无法进行聚类分析,MLVA将其余44株菌均聚类为羊3型。MLVA-8显示44株布氏菌包含4种基因型,以42型为主导基因型,在Bruce11、Bruce43位点上存在差异。MLVA-11将44株羊种菌聚类为为10种基因型,以(1-5-3-13-2-2-3-2-4-20-7)为主导基因型,panel 2A组的三个位点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MLVA-16显示32种基因型,其中10种基因型为共享基因型,22种基因型为单分离株,panel 2B的Bruce04、Bruce16和Bruce30位点显示了高度的变异性,仅一株菌在Bruce07位点上有5个VNTR数,所有菌株Bruce09位点上无差异。(5)在43名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集中在40-59岁年龄,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首次发病地点省内41人,省外2人。多数病人都具有动物接触史,接触最多的畜类是羊,接触史中以养殖、宰杀、销售动物制品为主,接触史不明者占16.3%。分离自同一地区的共享基因型病例间并无现场流行病学上的联系,同时,菌株jx25、jx32和jx42是从同一起聚集性疫情病例中分离出,但三者之间并没有共享相同的MLVA-16型。结论:(1)病例呈现散发状态,以青壮年男性农民为主。传播形式多样化,以直接接触为主,部分出现食源性感染或原因不明。(2)引起江西省布鲁氏菌病的优势菌型为羊种3型布鲁氏菌。MLVA-8、MLVA-11和MLVA-16分别产生了4、10和32种基因型。MLVA-8分型中以基因型42型为主。MLVA-11分型以(1-5-3-13-2-2-3-2-4-20-7)为主导基因型,MLVA-16分型在Bruce04、Bruce16和Bruce30位点显示了高度的变异性。(3)MLVA-16聚类分析很好的弥补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上因中间宿主的存在而导致的溯源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