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是中国古代音乐性最强的诗体,词调的产生主要是歌词在近体诗平仄律影响下律化的结果,又受音乐影响,其结构层次性非常鲜明。目前对词体形式结构本身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缺乏对词调节奏的层次性剖析,本文意承龙沐勋先生所倡声调之学,以节奏、平仄、韵声三个维度和“谐”与“拗”两个对立面来建立词调结构的坐标系,并注意以《白石道人歌曲》十七首为实证。由于词的结构与音乐密切相关,在讨论词调的构成之前需关照词与乐的关系。南宋以后词与乐的配合往往被论者忽视,但词的合乐程度与词律的松散程度呈二律背反关系,词起源初期的格律状况与金元词和明词的格律状况有相互参照的价值。曲调与词调间的继承关系也耐人寻味。词的宫调理论比较复杂,需要系统梳理。《魏氏乐谱》、《九宫大成》等与词乐相关的资料则需要谨慎地审视,民间保存的词调乐曲也值得关注。敦煌遗谱外,《白石道人歌曲》十七首是现存的宝贵宋代词乐资料,其译谱尚有可完善之处,《词源》歌诀的解读与此密切相关。《白石道人歌曲》十七首的实例也显示了词调结构的许多基本问题。从节奏层面看,“均”是词的乐句单位,“均”这个层次介于“片”与“句”之间,尤其值得注意,但“均”与“韵”的概念历来有混淆,这导致“均”这个层次在理论上不受词家的重视,也造成词的标点符号存在细节上的问题。词调中存在“衬字”现象,同调词字数的差异有时被归结为“别体”,二者其实是同一的。同调词作又存在单句的分合现象,这是句法与文法冲突的结果。句群的长短交错、奇偶相生和开合变化对词调的声情有重要影响。从平仄层面看,词的格律主要继承了近体诗和骈文以两字为音步单位的平仄交替律,但在换头、领字、上下片结尾等音乐关键点上又受音乐影响,部分词家重视四声的调和运用。从韵声层面讲,用韵的平仄、四声以及用韵的疏密变化是词调形式结构的关键因素。旧的词谱记录方式有难以对照等缺点,以数字表示单句节奏的记谱方式有助于层次性地显示词调的结构组成,实现词调上下片结构的对照,也可以方便检索。但词中存在大量拗句,如何在简缩词谱篇幅的同时完整地表示单句的平仄律又不人为地将拗句改为律句标示是需要思考的。在简记法的基础上,统计不同词调的句群组合方式也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