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从膳食指数法和因子分析法两个方面探讨膳食模式与孕妇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寻找可能影响PE发生发展的膳食模式,为指导孕妇进行合理膳食和预防PE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1:1匹配的病例对照设计,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440例PE患者为病例组,以440例血压正常、无蛋白尿且与病例组相比年龄±3岁、孕周±1周、患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情况(是/否)相同的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收集病例组和对照组的社会人口学资料、生活习惯和体力活动情况等信息,使用食物频率问卷(food frequency questionnaire,FFQ)调查研究对象分娩前三个月的膳食摄入情况。各类食物在经食物成分表转换后,计算国际膳食质量指数(Diet Quality Index-International,DQI-I)、阻止高血压的膳食(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DASH)评分、替代健康膳食指数(Alternate Healthy Eating Index,AHEI-2010)和替代地中海膳食评分(alternate Mediterranean Diet Score,aMED)等四种膳食指数的得分情况。此外,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针对研究对象的膳食调查数据构建膳食模式。运用SPSS 25.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α=0.05。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使用配对t检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或配对χ2检验进行比较。各膳食指数评分及各膳食模式得分转化为由低到高的四等分,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索膳食模式和PE风险的关系。结果:1.病例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在年龄和孕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59对病例和对照患有GDM,两组均衡可比。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的收缩压、舒张压、产前体重、孕前体质指数较高,身高和文化程度较低,有高血压家族史、初次怀孕、初次生产的比例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病例组在薯类、豆类、蔬菜、水果、肉蛋奶类、膳食总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的日均摄入量方面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四种膳食指数得分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除了 aMED以外,DQI-I、DASH和AHEI-2010病例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膳食指数与PE风险的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DQI-I和DASH得分最高组与最低组相比发生PE的风险比(odds ratio,OR)及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分别为0.73(0.56,0.95)和0.74(0.57,0.97),且评分越高,孕妇发生PE的风险就越低(Ptrend<0.05);AHEI-2010和aMED评分与PE发病风险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只针对未患GDM的孕妇的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与全部人群的结果一致,验证了结果的稳定性。4.本研究通过因子分析得到四种主要的膳食模式,分别为“健康膳食模式”、“肉类为主模式”、“水果饮料模式”和“谷类为主模式”。经多因素校正分析后,发现“健康膳食模式”和“肉类为主模式”得分最高组与最低组相比,PE的发病风险分别降低 30%(OR=0.70,95%CI:0.51,0.94)和 37%(OR=0.63,95%CI:0.47,0.85),评分越高,孕妇发生PE的风险越低(Ptrend<0.05);“谷类为主模式”得分最高组与最低组相比,PE风险增加35%(OR=1.35,95%CI:1.00,1.82,Ptrend=0.050);未发现“水果饮料模式”与PE风险有关。结论:1.以膳食指数法建立的膳食模式中,孕妇DQI-I膳食质量越高、越接近DASH膳食特点,发生PE的风险越低。2.因子分析所得四种膳食模式中,“健康膳食模式”和“肉类为主模式”可能是PE的保护性膳食模式,而“谷类为主模式”与PE患病风险增加有关。建议中国中部地区孕妇孕期膳食参考前两种保护性膳食模式、避免“谷类为主模式”,以预防PE的发生。